白河实施“11135”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

08.06.2015  12:52
  安康白河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避灾扶贫搬迁的重大政策机遇,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集中安置,强化产业支撑,创新社区服务,最大限度地释放移民搬迁的综合效应,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同步发展。   一是规划实施了“11135”城镇体系建设(即全县重点规划建设1个县城、11个集镇、35个新型农村社区),从总体上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发展要素和公共资源配置。通过引河造地,新建的狮子山新区可容纳1万人入住;通过实施河街“三项工程”(县城防洪保安、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不仅能彻底根治县城水患,而且可新增城市人口1.5万人,塑造“秦楚边城、水色白河”城市形象。   二是集镇、社区规模迅速扩大,功能逐步完善,有效承接了农村搬迁人口转移。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64个,集中安置率保持90%以上,上楼安置率达到82%,全县城镇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获得全省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荣誉。   三是按照“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因地制宜同步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畜牧养殖小区、兴办家庭农场(工厂)和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探索出“农户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村民就地变工人”的农村发展新模式,真正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目前,全县新建农业园区32个,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2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在农村社区化管理上,探索推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物业办为依托、社区群团和社会组织为配套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目前正在西营天逸、蔓营和茅坪枣树、仓上裴家4个安置小区进行试点,1600余户移民纳入社区服务管理。(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