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白河留守儿童高丹丹:在孤独中学会自己成长

20.02.2015  00:07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小时候,亲情是一根长长的电话,我在这头,爸妈在那头。” “现在啊,亲情是一张薄薄的火车票,我在这头,爸妈在那头。”一首诗,诉说着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两地相隔无法相伴的无奈与心酸。而对于安康白河县西营镇新庄小学上三年级的高丹丹来说,这份孤独已经延续了七年。

    记者:“我们来到白河县西营镇新庄小学时,远远就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四面漏风的教室里,一张张小脸满是认真的表情。在三年级教室最后一排,我们发现了一张空课桌,数学老师商康说,这本是高丹丹的座位,但她已经三天没来学校了,他放心不下,打算中午放学后去家访。我们便和商老师同行。

    没走多久,商老师指着远处半山腰一间若隐若现的屋子说,那就是丹丹住的地方。他说,原来上山有条小路,随着人们陆续搬迁到山下的安置点,走得人少了,慢慢也就荒了,只有像丹丹这样实在没钱搬的一两户人家,还生活在这里。

    商老师:“呀,没在家啊,没在家,走了。门锁了,早上8点多打电话还在呢。

    看着紧锁的房门,我们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么冷的天,孩子不上学,又不在家,能去哪呢?

    邻居:“我7年没见过(她妈妈),她姑一直养着呢,只有3岁养大到现在。她姑把房子买到镇上后,她就一个人在这住。

    记者:“有多长时间了?

    邻居:“有5、6个月,半年了。

    辍学、独居……老师和邻居的只言片语让我们对这个9岁小姑娘的近况更加担忧,过了好一阵,一直联系不上的丹丹大姑电话终于通了。

    商老师:“哦,丹丹和你在镇上?我现在过去。

    商老师:“你这两天为什么没去啊?

    丹丹:“我这两天没去,有时候起晚了就没去。

    稚嫩的小脸,眉头紧皱,看上去孩子很疲惫,大姑说,前两天丹丹发高烧,还非吵着上学,她放心不下,就把娃从山上带回镇子休息,因为镇子离学校远,这几天她就没让丹丹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