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牌”奇情

27.01.2015  19:37

  我第一次听到“白牌”这名词是念完中学往香港寻出路的暑热。有一晚刮大风,亲戚带我去探另一位亲戚,从新界坐小巴出尖沙咀,弥敦道正在挖地下铁,塞得很。吃过饭,又谈了一轮澳门琐事,大人的话题我不知如何对答,他们也没打算开电视看一下,终于捱到离开。

  我们返回横风横雨的街道周围找小巴和的士,台风天的凌晨,整条马路似乎就剩下我俩仍在走动,风越来越大,不知哪儿忽然驶来一部私家车停在我们前面,亲戚拉着我一个箭步就上了车。他后来跟我说,当什么车都没有的时候,“白牌”就是救星。

  “白牌”车没有官方的经营牌照,所以它在哪儿接客都是犯法的。定性一件事是否法理不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整件事有没有对社会或个人造成损害。澳门搭什么车都难已有共识。难,本身是否一种损害,业者是否该为此负上刑责,更难说。小城近日忽然出现了一个很受人关注的“白牌”网站,姑勿论它的收费和服务质素如何,警方已声明无牌经营的士服务就是犯法。就这样,许多爱动脑筋的朋友就开始发问:首先,像打击拒载和滥收车资一样,政府一方面该遏止非法活动,另一方面,与其取缔,不如试试这个“白牌”网站是否真的弥补到市民出行的不便,倘若是救星,那就不妨从长计议让它合法化,反正惠及民生的事是不避出处来历,能找到老鼠,可以造福社群的,管它黑猫黑狗或白猫白狗!

  个人而言,如果不走在民怨爆棚之前,澳门的交通问题最后会成为一道顽疾,到身心衰竭才不择手段,出尽什么电疗化疗,大家都知,那只不过是医得很伤的聊胜于无罢了。(王祯寳,文章摘自《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