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探索乡村“户长制”

27.02.2019  20:02

  户长虽是“编外村干部”,却解决了“干部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的问题

  乡村要振兴,治理是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但面对着更加庞杂的村级事务,村组干部常常顾此失彼,农村管理中尚存暗角空白。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从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文化中汲取养分,以邻里关系为纽带,在白鹿原周边乡村探索村民“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户长制”。

  灞桥区委书记贠笑冬说,“户长制”借助“邻里关系”,帮助村干部排忧解难,让惠农政策与群众呼声“上传下达”,填补了乡村治理中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向下延伸的空白地带,是对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有效补充。

  “户长都是村里威望高、名声好、心肠热、手脚勤的村民。户长管理与行政手段不一样,是以德治人、以情管人。”多位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

  狄寨街道办主任吴小进介绍,“户长制”是在村组架构的基础上,将村组分成片区,再将片区分成若干个中心户,每10~15户推荐一名“户长”,负责管理片区内的环境卫生、政策宣传、信访维稳、社情民意、扶困互助等具体事务。

  记者了解到,“户长制”分为三级:一级户长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二级户长为村三委会其他干部和各小组组长担任;三级户长由群众推荐能人、热心人担任,负责具体事务细化管理和监督。

  狄寨街道伍坊村是灞桥区最早试行乡村“户长制”的行政村。村支部书记王余宽说,过去这里是环境脏乱差的典型,乱搭乱建较多,村道上柴火、垃圾、砖瓦堆积严重。“过去干部扯着嗓子喊,村民们或不管不听,或佯装清理,没几天又搬出来了。

  2016年9月,伍坊村从全村600多户1700多人中推荐出41人担任户长后,村容村貌很快有了改观。

  今年60岁的康翠娥是个热心人,被推举为三级户长后,一些村级事务就下沉到她的肩上。“每天我先打扫自家门口卫生,再去帮邻居家清扫,时间长了他们脸上挂不住,现在大家都自觉把门口的卫生搞好了。

  走进白鹿原上美丽乡村的典型——西车村,白墙红砖,村容整洁,无法想象这里曾垃圾四溢,“”名远播。

  村支部书记屈利军说,过去村里环境卫生年年治理、年年反弹。实行“户长制”后,环境治理成果就容易巩固了。

  化解邻里纠纷矛盾,也是户长们的职责。“村民争吵的都是小事,村主任劝了不一定管用,我们了解彼此脾气,调解起来简单多了。”伍坊村67岁的户长贺先唯说。

  吴小进说,如今该街道27个行政村全面实行了“户长制”,这些“编外村干部”解决了“干部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的问题。

  延伸触角、打通渠道,“乡村户长制”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启示。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农村地区按“户长制”的模式开展工作,在一些乡村难点问题处理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贠笑冬说,“户长制”的实践证明,乡村治理要紧紧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其中,利用邻里情感来解决一些死角难题,让群众有了“获得感”,还有了“参与感”。

  “户长制”虽取得成效,但也面临瓶颈:如何让这一制度发挥长效作用,如何让户长们保持长久热情?

  吴小进坦言,狄寨街道办对各级户长评比考核,进行激励。对优秀户长给予奖励或吸纳为村级保洁员,并在推荐基层代表、妇联主任、村级干部上优先考虑,在家风评选活动中给予倾斜。

  多位基层干部认为,“户长制”操作性强,关键在落实推广,建议进一步激励户长们的内生动力,保持能人、热心人参与自治的热情和耐心;同时让“户长制”突破环卫层面,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各项事务,持续发力,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