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厅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6年陕西省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16.05.2016  07:05
陕农业计财〔2016〕49号


各有关市农业局、财政局:

现将《陕西省2016年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落实。并于4月30日前将当地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省财政厅农业处。

陕西省农业厅 陕西省财政厅

2016年4月14日
 

2016年陕西省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旱作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工作,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确保口粮安全,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16年在陕北、渭北及关中建设标准化旱作农业技术示范区172.85万亩。其中:

(一)建设标准化玉米地膜覆盖垄侧(垄上)种植技术示范区78.5万亩。澄城8万亩,合阳7万亩,白水、宜君各6万亩,耀州、旬邑、长武、千阳各建设5万亩,黄陵县4.25万亩,陇县、印台各4万亩,富平3.25万亩,凤翔、麟游各3万亩,蒲城、淳化各2万亩,彬县、永寿各1.5万亩,黄龙、富县、宜川各1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比露地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25%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

(二)建设标准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区82万亩。靖边县13万亩,定边、吴起各12万亩,宝塔区5.5万亩,安塞、子洲各5万亩,志丹、榆阳、神木、佳县、清涧各4万亩,子长县3万亩,横山、米脂各2万亩,延长县1.5万亩,延川1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 比露地玉米平均增产3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30-40个百分点。

(三)在榆林市建设标准化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示范区11万亩。定边县4万亩、靖边县3万亩、榆阳区2万亩、子洲县、清涧县1万亩,示范区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比露地马铃薯平均增产3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20-30个百分点。

(四)在渭北、关中建设标准化旱地小麦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示范区1.35万亩。蓝田、富平各2000亩,合阳、礼泉、永寿、三原4个县各1000亩,白水、长武、泾阳、千阳、麟游、长安、周至7个县区各500亩,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陈仓5个县区各400亩。开展旱地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抗旱保墒技术,获得相关技术参数,总结形成旱地小麦节水补灌、绿色增产技术规程、模式;示范区小麦节水40%、节肥20%、增产20%以上。

(五)各地膜覆盖项目县区要建设1个残膜回收利用示范点,通过“以旧换新”等补助方式促进残膜回收利用,探索残膜回收机制和模式。同时,旬邑、千阳、澄城、合阳、宜君、宝塔、安塞、靖边、定边、子洲等10个县区开展降解膜或多功能地膜试验、示范,每县区示范面积不少于100亩。

二、工作内容

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选择实施区域,推广应用以地膜覆盖、抗旱保墒及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综合模式,创新完善实施办法和机制。

(一)科学选择实施区域。要选择耕地面积较为广阔、玉米、马铃薯及小麦种植集中、农民科技意识强的区域作为项目的实施区域,集中连片,实行整村整乡推进,便于技术指导和项目实施。核心示范区要尽可能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区域,要树立醒目标志牌,展示技术内容,明确实施单位和责任人等情况,便于群众观摩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二)主推技术

1、地膜覆盖技术。渭北主推地膜覆盖垄侧或者垄上种植技术,陕北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积极推行顶凌或及早覆膜、打渗水孔、足墒适期播种。

2、科学选用地膜。推广厚度不低于0.01毫米的地膜,合理养护、适时揭膜,探索机械捡膜等集成技术模式,减轻破损,提高回收率。开展好可降解地膜、多功能地膜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减少地膜残留,逐步杜绝“白色”污染。

3、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在渭北及秦岭北麓旱地小麦上示范推广精细整地、宽幅沟播、耙磨镇压、水肥一体、秸秆覆盖等旱地小麦抗旱栽培集成技术,实现水分和肥料的高效利用。

4、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保墒技术。要选择农企合作省级推荐企业,按照当地配方,生产应用配方肥料,促进增产增收。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耕地肥力。推广深松耕技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三)推广模式。要采取“五统一”推广模式,建设标准化旱作农业技术示范区,展示宣传旱作农业技术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辐射带动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统一品种”。选用当地主推品种,玉米、小麦种子及马铃薯种薯要实行统一供应,确保种子质量。

“统一密度和播量”。玉米种植密度渭北每亩4100-4500株、陕北梯田4000株左右、台涧坝地4200—4500株,亩播量不少于3公斤;陕北马铃薯种植密度3000-3500株/亩;关中小麦播量每亩7公斤左右。

“统一机覆膜”。地膜覆盖项目区,在开春顶凌期间,要统一应用起垄施肥覆膜机具进行作业,提高覆膜质量,全膜玉米覆膜间距≤15厘米,最大程度地保墒增温。

“统一施肥”。播前要研制施肥配方,选择省农业厅推荐的农企合作企业,统一生产,定向供应配方肥料。

“统一技术指导”各项目县区农技人员要在玉米、马铃薯及小麦不同生育期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三、补助标准

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垄侧种植技术每亩补贴40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每亩补贴55元,主要用于地膜补贴,兼顾肥料、机械作业等费用的补贴。渭北、关中旱地小麦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每亩补贴1000元,主要用于节水补灌设施、宽幅播种、深松耕等费用补贴。以上三项共补贴资金9600万元。残膜回收利用示范点建设和降解膜、多功能地膜等新技术试验示范100万元。开展小麦不同节水补灌模式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玉米、马铃薯上应用模式集成探索,技术攻关、培训宣传、技术指导及项目管理300万元。资金分配情况详见附表1。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省农业厅主管厅长任组长,财政厅农财处、农业厅计划处、农业厅种植业处、省农技站、省土肥站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土肥站,办公室主任由省土肥站站长担任。具体实施工作:省土肥站负责陕北全膜玉米、旱地小麦水肥一体节水补灌示范区的培训、测产、验收和考评工作;省农技站负责渭北地膜玉米、陕北地膜马铃薯覆盖栽培示范区的培训、测产、验收和考评工作。市级要成立以农业局分管局长、县级成立以分管县(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农技推广中心(站)或土壤肥料工作站,具体实施工作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

(二)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实施单位要合理设置项目明细账,严格在规定的补贴范围内开支,发放给农户的补贴物资或资金,必须有农户签名确认,统一登记造册存档,以备查验。地膜、肥料、机械等补贴农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管。

(三)实行目标管理。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实施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发挥镇政府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实行技术人员蹲点承包,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采取以奖代补、量化奖惩以及技物结合和补贴物资等措施,调动干部群众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四)创新工作机制。一要积极引导农膜或节水灌溉生产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补贴政策要向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二要推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统一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技术服务,统一进行机耕、机播、覆膜作业;三要实行农资统购统供,对项目补贴的地膜、配方肥一律实行统购统供,以地膜、配方肥用量核定项目任务完成面积。

(五)加强技术指导。组建省市级专家团,制定技术方案和工作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聘请薛吉全教授为项目技术省级首席专家,省农技站、省土肥站实行专家包县责任制。旱作农业示范县聘请县级首席专家,组建1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进行技术指导。

(六)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地膜玉米、马铃薯项目的每个县区要建设3-4个500亩集中连片的核心示范区,各核心示范区要开展降解膜、多功能地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抗旱品种、长效缓控释肥、锌肥等试验示范,创新集成综合技术模式。承担旱地小麦水肥一体节水补灌项目的县区要建设2-3个百亩集中连片的核心示范区,开展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不同灌溉模式试验示范,形成本区域旱地小麦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规程。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要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交流。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强旱作农业技术的宣传培训。

(七)强化监督考核。各县区从4月开始,直到完成播种任务期间,每10天要向省土肥站和省农技站分别上报1次工作进度,及时汇报覆膜和播种的进展情况等。各市农业局要将本区域测产验收、绩效考评情况及时上报省农业厅,省上根据上报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部分县区进行复测考评,对未完成面积任务和百分考核达不到85分的县区下年度予以调整。各项目县区要在11月10日前,将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报告以县农业局正式文件上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
附表1.doc
附表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