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灌的青春最有味儿:太平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22.07.2015  19:09

7月17日早八点,石泉县城关镇太平村第一书记田凯已经到了太平村委会。

头天和电信部门联系的“平安联防”网络入村活动,约定在八点半。群众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田凯一面跟村民解释在村里建立“平安联防小组”的意义和以后防汛防灾遇到危难拨打紧急求助电话#9的方法。

联防手机是电信部门免费送的,交50元话费还送50元,村民都夸田凯这事办的好!

晌午十点,村民领完平安联防手机,太阳已经火辣辣的照到了半山腰。村里几个种植养殖大户找到田凯商讨今年产品销路和扩大经营规模的事,田凯决定先去他们家里看看。

木耳产业大户罗秀富的产业在四组的老山沟旧屋附近,新家在村委会旁边的移民安置点。田凯在他的新屋里果然看到满屋堆放的优质木耳,据罗秀富讲,山上100架木耳菌棒让他年收入获益六七万,他计划着今年再扩充100架,想请田书记参考一下是否可行?

养羊大户罗秀明在进沟近20公里的偏僻山洼,他养了100头羊今年能出栏近80多头。还能不能再多养一些?用不用修建标准化圈舍?他心里没底。这不,他把家里的经济情况和成本投入情况都一一说给田书记,请田书记帮忙拿主意!

田凯把产业户的情况记下,准备和村里两委班子及产业发展小组商量一下再定。

从罗秀明家出来,已经中午十二点多。顾不得吃饭,田凯想顺便去看一下危房户的修补改造情况。穿过近一里路的荆棘灌木丛,再爬上村民文国清位于山腰上的家,他和支部书记杨荣军、村主任文智勇已经满头大汗。

一处破败的土坯房旁,几个砌墙的工人手拿泥刀正干得热火朝天,新的红砖房已砌好一半。

文国清家老屋的年龄比他本人的年龄还要大,下雨田天穿地漏。田凯利用镇上的生态移民和临时救助两项政策才帮他争取到危房改造的资金,为了他起居生活方便,村上找来人紧挨老屋为他建造新房。

现在共产党领导的好!你们这些干部辛苦是真为老百姓办实事啊!这才个把月时间,村委会设施全了,厕所、垃圾池建的多规整,这马上还要再修路。连我这把老骨头都要享党的福了,免费给我修屋建房……”文国清是老党员,也是村里的“退休”村干部,儿子病逝后,老伴去了城里带孙子,丢下他一个人常年孤苦伶仃住在山上。看到第一书记和村里的干部来看他,感动的着实把干部们好好夸了一番。

实际上,同他一样得到排危修补盖新房资助的危房户,在太平村还有6户,其中有两户已经建好入住。

太平村是石泉城关镇辖区的高山贫困村,全村有蚕桑、香菇木耳、天麻等一些产业发展基础却因为交通、技术以及连片发展资金的影响,始终发展缓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平村没有一个凝心聚力的村级组织班子。6月,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入村后,为村里梳理症结,抓组织强班子、制定村规民约、扶贫方案,建立产业小组,开展帮困救助、修路改厕……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一桩桩实打实的好事让村民开了眼,暖了心。

太平村有5公里的通村路,由于常年疏于养护,一到下雨天堵水和滑坡让村民苦不堪言。第一书记田凯和杨荣军、文智勇三人齐心协力,找单位、找领导,借助包联驻代的优势落实主干道修复提升资金,还计划迅速打通2公里天麻种植基地的产业路。

从文国清家出来,田凯在村委会匆匆吃了泡面。因为操心着修路材料到没到场,也顾不得两三点太阳正毒,马不停蹄的赶到村头路边,看到大堆小堆的砂石,一颗心才放下来。叮嘱杨荣军抓紧时间,等村里的男劳力就这两三天帮危房户建好了房,就立即开工拓路。(通讯员:李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