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卫星遥感综合监测显示 我省冬小麦苗情属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05.02.2015  11:10

去年入冬以来(2014年12月1日-2015年1月26日),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关中北部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威胁着冬小麦安全越冬。1月27日开始,我省出现了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1月27-2月1日,陕北降水量1.5~10.3毫米,关中大部3.6~11.3毫米,陕南大部3~14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商南,21.9毫米。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及时有效,对缓解我省旱情极为有利,2月1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全省目前无气象干旱发生。2月2日20厘米墒情监测显示,关中大部和陕南墒情适宜,陕北、渭北气温较低,土壤封冻,麦田积雪尚未融化。此次雨雪过程对冬麦区起到有效的增墒保温作用,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气象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我省平均降水量207.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2.3%,其中关中降水量214.2毫米,陕南降水量266.1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关中偏多127%,陕南偏多108.8%,丰沛的降水为冬小麦冬前生长提供了水分保障。

冬小麦播种出苗期我省麦区平均气温15.6℃,较常年同期偏高1.2℃,同期麦区平均降水量25.8毫米,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监测均在60%以上,墒情良好。气温偏高加之适宜的土壤墒情有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

积温与常年相比,冬前≥0℃积温,延安南部及渭北(600.4℃?d)偏多68.8度,关中(580.8℃?d)偏多59.4度,陕南(602℃?d)偏多39.3度。按照小麦冬前形成壮苗需要≥0℃积温550~650度的指标要求,麦区冬前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冬小麦冬前形成壮苗所需。

据MODIS卫星监测图像显示,2015年1月,我省大部麦区特别是关中中东部小麦长势好于去年同期。1月14-18日小麦苗情调查显示,关中、渭北冬小麦单株平均分蘖3.3个,总茎数在60~65万株/亩。苗情以一、二类苗为主,其中一类苗占37.5%,二类苗占56.3%,三类苗占6.2%,与2014年相比,一、二类苗比例上升。

结合卫星遥感监测、农情调查及气象条件综合分析表明,冬小麦播种以来农业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我省大部冬小麦以壮苗越冬,苗情属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预计冬小麦返青起身期气温偏高,起身拔节期降水偏少1~2成,加之去年入冬以来的异常冬暖,冬小麦生育期将提前,抗倒春寒能力减弱。同时去年秋播以来,田间温湿度适宜,对小麦病害的发生有利,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基数高于近年。

对此,农业气象专家建议,要提早制定针对冬小麦倒春寒及拔节期干旱的相关应对措施,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早春偏早进行化除,为夺取来年冬小麦高产打好基础。

(作者:沙道兵 高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