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创新“三五七九”监管机制 构筑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屏障

05.08.2015  12:4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安康市汉滨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结合实际,探索和总结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三五七九”工作机制,即以“三个坚持”总揽全局,落实“五个一”监管,建立“七项制度”,规范“九项记录”,使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工作步入健康规范的轨道。

一是坚持“政府负总责、监管立体化”。成立了“汉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健全了监管体系,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肉品质量安全监察大队、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镇(办)设立了农产品监管站,村有监管员。在监管上落实“五个一”即:每个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派驻一名区级技术指导员和一名执法监管人员,一名镇(办)监管人员,一名质量安全负责人,一名检验员,实现了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立体化,全覆盖监管。

二是坚持“质量重前控,生产抓优质”。从源头抓起、从产前、产中质量控制入手,把监管工作真正“前置”。落实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兽药GSP质量认证,全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和兽药经营单位均达到创建标准并颁证营业。各园区建立了“七项制度”,即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生产安全管理、投入品管理、产品准出、生产档案管理、投入品出入库管理、农残检测七项制度。在生产上规范了“九项记录”,即农业投入品采购及出(入)库、农(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播种、除草、采购、诊疗等九项记录,实现了全程跟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检测到产地,安全可追溯”。切实抓好农产品准出制度,达到“三统一”,即:统一检测室建设标准,统一检测判定标准,统一档案记录。全区重点园区、合作社建立了农残检测室,配置了相关设备,检测人员培训后上岗,彻底杜绝了质量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销售环节。

目前,汉滨区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区环评,围绕粮油、畜牧、蔬菜、水产、茶叶五大产业,建成的70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标准化生产。35个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阳光生态的4个水产品、阳晨园区的8个蔬菜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获得“三品一标”产品全部实行贴标销售,3个茶叶生产基地和1个蔬菜生产基地正在处有机产品转换期;随着“整县环评”工作推进,一大批涉及蔬菜、茶叶、林果、粮油、生猪、水产品、土鸡、魔芋等正在申报无公害认证;忠诚园区的无公害认证产品二维码追溯试点已取得成功,今年将有5个园区的产品实行二维码可追溯,5年内市级以上园区将逐步实现二维码可追溯。

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对汉滨区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区未发生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事故。汉滨区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的“三五七九”工作模式,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的大胆创新,是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瓶颈的有益尝试,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