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盲人节 20位盲人用手感触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

16.10.2015  08:36

  昨日,一位盲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触摸文物感受历史文化。 记者窦翊明 摄

  “我摸到了6000年前的智慧,半坡人的纺织技术和制陶工艺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昨天是国际盲人节,盲人郭新民和另外19位视力残障人士一起参观了西安半坡博物馆,用手触摸到了远古文明。

  昨日一大早灞桥区盲人协会的20位盲人在家属和助残志愿者的陪伴下第一次走进了西安半坡博物馆,在这个以往被认为需要靠眼睛捕捉大量信息的地方,盲人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不仅参观了博物馆的展厅,还触摸了复原的原始聚落半坡先民住的房子,更让他们难忘的是,大家通过触摸感受了尖底瓶的样子,陶钵的造型,半坡先民用的石磨等石器时代生产、生活工具的形状。

  郭新民家住纺织城,他每天锻炼时都要经过半坡博物馆门口,但多年来从没进去过,他说:“盲人怎么能参观博物馆呢?我们看不见,对任何展品都没有概念,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似乎也没任何意义。但今天讲解员细致地描述给了我和伙伴们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亲手摸了文物后,我几乎都能想象出半坡先民生活、狩猎、纺织的样子了。

  为了让这批特殊游客能更好地参观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两名讲解员在讲解中将展柜里的文物样子、质地、用途一一描述给大家,请他们触摸展柜时告诉大家这些珍贵的文物都陈列在他们摸到的玻璃窗后面。在几个复原场景处,讲解员帮助盲人朋友触摸复原场景,用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帮他们了解文物、理解半坡文化。

  站在复原后的半坡人塑像前,讲解员问:“有谁知道6000年前的半坡人长什么样,和我们有什么差别,穿什么样的衣服?”说完就带着盲人朋友们一起触摸复原像的脸庞,身上衣服的质地,手中工具的样子,甚至还让他们和复原像比身高。一番感受下来,有位盲人笑着说:“除了穿的比我们少点,感觉都和我们差不多呀。”“是的,6000年前的半坡人和现代人的差别只是他们平均年龄没我们高,脑容量稍微比我们少一点外,其他再无明显差别。”讲解员的回答验证了盲人朋友的感受,此刻的博物馆对盲人也有了和健全人一样的公众教育意义。

  西安半坡博物馆书记杨新弟说:“我们欢迎更多的盲人朋友和其他残障人士来参观,博物馆并非只属于健全人,盲人也能用手感受我们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