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昌在省人大常委会报刊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3.10.2014  10:55

(2014年10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年度例会,也是一个在新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我省人大宣传阵地建设的重要会议。今天,恰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省人大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欢聚一堂,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工作,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常委会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吴前进副主任专程莅临指导,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宣读了获奖名单,几位同志作了精彩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常年默默耕耘在一线,有的为写稿、组稿绞尽脑汁,有的为做好报刊发行工作想尽办法,确实非常辛苦。这里,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向辛勤工作在全省人大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各类先进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围绕推进新形势下报刊网等人大宣传阵地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新形势,人大宣传工作进入历史新阶段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首先,机遇难得。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推进依法治国进行全面部署。张德江委员长明确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三是,继在我省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省委作出“八个强化”的部署后,11月份还将召开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高含金量的文件。四是,现在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和对自身权益保护的热情日趋高涨。上半年省人大信访量同比上升16%,参加纪念人大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的人数、范围,也均创近来之最。从这些机遇和有利因素里,至少可以得出一条结论:中央和省委对人大工作的支持力度正在持续加强,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关注度正在持续加强,人大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彰显。伴随这一过程,作为人大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大宣传工作包括宣传阵地建设,都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期。
  其次,基础坚实。主要体现在“三有”上。一是有良好的载体。省人大形成了“一报一刊一网”的立体宣传平台,再过两个月,将迎来《民声报》创刊20周年、《法治与社会》创刊15周年、陕西人大网改版运行5周年纪念日,各市人大也都有自己的网站或刊物,而且整体上办得都有特色、有亮点。比如,《民声报》的“百姓心声”“议案点击”栏目,《法治与社会》杂志策划的“社会救助、立法有多远”“深度解晰民告官”等,陕西人大网开辟的“省人代会”“食品安全专题询问”等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了人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有精干的队伍。我们有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团队,有一大批敬业奉献的市、县通讯员。多年来,大家始终紧贴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纪念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中,在常委会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报刊社出色地完成了“人大制度六十年”征文、《光辉的历程》画册、《走过六十年》电视专题片、人大知识竞赛等任务,并有一批优秀报道荣膺全国人大系统“好新闻”奖,等等。成绩的背后是实干,体现的是干部的敬业精神和能力水平。今天受到表彰的,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先进典型。在此,我代表常委会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三是有丰富的素材。我们陕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这些都是富矿,可挖掘的素材很多。同时,围绕党委的部署、群众的关注、社会的关切,包括人大代表履职、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等,可做的题目也很多。
  第三,领导重视。省委对人大宣传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正永同志非常关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同志几次调研,省委宣传部还与常委会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本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宣传阵地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宋洪武副主任、胡悦副主任等领导同志多次过问,对大事要事更是亲自上手,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也多次研究。比如,在这次系列纪念活动中,胡主任、吴主任坚持一线指导、确保了活动的有序有效。这些,都为做好人大宣传阵地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可以说,推进人大宣传阵地建设,我们有机遇、有基础、有条件,只要乘势而上、创新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陕西人大宣传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打好主动仗,向一流宣传前沿阵地目标奋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相关精神,坚持正确方向,瞄准全国一流,打好主动仗,汇聚正能量,努力成为“五个前沿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大工作的前沿阵地、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前沿阵地、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前沿阵地、推进法治陕西建设的前沿阵地、推动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沿阵地)。实现这一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务之急,关键要在“三个一”上积极作为、务求突破。
  首先,要有一流的点击量和订阅量。“点击量”是人大网站建设情况的重要标尺,“订阅量”衡量的是人大报刊杂志的编办水平,这“双量”体现的是人大宣传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尤其要看到,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加速崛起,正在改变传统传播模式和渠道。现在全国有6亿多网民,近5亿手机网民,4亿多微信用户,3亿多微博用户,这些新媒体正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新闻传播的主渠道,民众诉求和民主监督的新平台,以及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为此,要在继续抓好《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等传统平面媒体的同时,把人大网站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立场、主动发声、畅达民意、彰显特色,积极抢占宣传工作的制高点。总体来讲,我们陕西人大网办得不错,但点击量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要结合第二次改版,注意做到“一大三强”:一是信息量要大,扩大受众面。内容上,从中央到我省,包括外地和基层的消息,都要涉及。形式上,文字、图片、视频、音频,都有体现。路径上,除开通《民声报》数字报、延伸网站链接外,要更多运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拓展宣传渠道。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最关键的是要有陕西的特点、人大的特色,决不能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在广度、深度、精度上都要善于挖掘、做足文章。比如,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二是时效性要强,增强生命力。就是要注重内容更新,对重要新闻可实时更新,对人大会议、工作的报道要快于平面媒体。三是互动性要强,提升亲和力。就是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地让广大群众特别是网民参与进来。要继续做好在网上征集法规案意见、人代会实况转播、刊载常委会简报等工作,并探索对专题询问进行图文直播、开展网上信访、开设代表风采展示专栏、建立网上法规数据库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拓展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途径,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四是前瞻性要强,体现先进性。就是要及时刊发人大制度理论、实践创新方面的消息和文章。要通过努力,真正使陕西人大网成为“四个平台”,即人大工作信息发布平台、联系人民群众的互动平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人大工作服务平台。
  其次,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编采队伍。新闻事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各新闻单位之间编辑、记者和通讯员能力水平的竞赛。今天在坐的都是全省人大宣传系统的佼佼者,大家要学在前列、干到实处、争创一流、当好表率。要强化政治意识,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更加关注民生、报道民情、反映民意,讲好陕西人大故事。尤其要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守,在思想交锋中敢于亮剑,始终理直气壮地为党说话、为人民说话,争做党和人民的鼓动家和思想家。要强化策划意识,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围绕人大中心工作,开设专题专栏,精心设计、包装题材体裁,做好“吸引人眼球”的工作。当前,要开展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强化全社会法治理念的宣传活动,并提早谋划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的宣传事宜。要强化质量标准,坚持精品意识,坚持咬文嚼字,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常态,努力打造一批名栏目、名编辑、名记者。
  第三,要构建一套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具有激发活力、增强动力的独特作用。继人大网站、电视记者站交报刊社管理后,今年,我们又将机关印刷厂交报刊社管理。在领导同志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报刊社班子带领全社职工积极进取,不仅在新闻宣传质量上有了新提高,广告发行经营和行政后勤管理也实现新突破,职工收入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完善报刊社的运行机制,努力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报刊社也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推动创新发展,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需要指出的是,《民声报》是全省唯一的人大报纸,《法治与社会》是全省唯一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大期刊,陕西人大网是全省唯一实行人大媒介联动且发稿量最大的人大网站。这“一报一刊一网”,既是宣传展示我省人大工作的载体和阵地,也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进行联系、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与平台。各级人大常委会都要关心她、支持她、培育她、发展她,携手把我们人大工作、人大宣传事业推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