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新农村建设咬定环境整治不放松 持续发力扫除顽疾

05.02.2015  10:56
  新年伊始,眉县就召开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新的起点上,再一次吹响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冲锋号。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顶层设计,高端发力,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动县域发展提质增效的硬支撑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以保洁制度落实为抓手,以连霍高速、西宝客专、渭河沿线及主干道路沿线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及县城和各镇区的环境整治为突破难点,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做到精确持续发力,巩固成果,提升品位,优化产业,突出“四抓”,实现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四个转变”,着力打造环境整治新样板,成为展示眉县的新窗口。   突出抓长效管理,实现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 整治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是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落脚点。切实在提升管理标准、巩固整治成效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一是健全镇村组三级环卫管理机构,规范各镇城管办运行机制,按照每个村民小组至少设置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组保洁员队伍,全面落实卫生保洁日常管理制度,形成镇村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对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及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环卫设施的管理维护,特别是要按照“简单、管用”的原则,完善村组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三是把长效保洁制度落实纳入各级年度考核指标,切实落实县镇村三级“月末卫生日”制度,做好农村居民每人每年10元卫生保洁费的征收工作,做到村收、镇管、村用,以严格的管理,巩固、提升整治效果。   突出抓产业提升,实现由树形象向出效益转变。 围绕县域一体化大旅游发展,在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积极跟进产业发展,使生态效益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是修订完善《眉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农家乐管理办法》,抓好全县产业的布局和规划指导,坚持走差异化的路子,避免搞同质化、低层次的重复产业。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主干道路沿线的五星村、四星村和基础较好的5A村、4A村,因地制宜谋划产业,为全县产业发展作出示范,带动形成点面结合、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三是围绕安岭古城、太白阁、亿家缘生态园、秦岭生态农庄、南湖等16个乡村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帮扶,力争“五一”旅游旺季前建成投用5个以上项目,各镇新发展农家乐10户以上。   突出抓习惯养成,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维护转变。 城乡环境整治不仅要整治“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抓好创建晋A升级、美丽乡村、最美庭院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三创建一整治”活动,对今年计划抓建的30个5A和4A村,实现项目化管理,再打造一批环境整治新精品、新亮点。特别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大力开展“最美庭院”创建等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形成文明的卫生习惯。同时,要求各村要将环境整治的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用制度规范行为习惯,达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的。   突出抓机制创新,实现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运作转变。 一是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将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环卫保洁、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等推向市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规范农村居民卫生保洁费征收管理工作,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减轻财政资金压力。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帮助基层逐步消化资金缺口,县上将财政奖补资金优先向工作成效较好的村倾斜,不搞一刀切。三是有针对性的谋划上报一批“一事一议”项目,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解决好有钱干事的问题。(来源:宝鸡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