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往日的幸福

27.01.2015  19:37

  平时幽静的大巴窑公园在星期天早上格外熙熙攘攘。每棵树下亭子里凳子上都是一撮一撮在聚会聊天的人。除了我们和一群在练气功的老人,来游园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人,看上去以菲律宾和缅甸的人居多。

  来自菲律宾的游人设想尤其周到,自备了帆布绑在树干之间遮荫,还带了塑料格子桌布来为一桌子丰富的家乡美食衬底。若是为庆祝生日而来,还会拉一条贴上寿星名字的布条,外加几个添喜庆的彩色气球。

  缅甸游人相信是在附近的缅甸寺拜完神,顺道来公园散步的。女人都着及脚踝的直筒裙,偶尔一两个男人也穿上传统的刺绣沙龙。他们看上去不过十多二十岁,也许是在本地求学的学生。园里自然少不了来拍拖的情侣。坐在凳子上的一对似是菲律宾的女子和其孟加拉男友,女的穿着剪裁合身的连身裙,裙摆开衩露出修长的腿。两人对话的时候很少,都面无表情地静静坐着,似有心事困扰。

  从公园的设置风格看得出它有一定的年龄,园子中央的几何设计瞭望塔具标志性,带有六七十年代现代建筑风格。我不熟悉大巴窑,上网查一下得知公园建于1973年,曾经是人们拍户外婚纱照的热门地点。依偎池塘在风中摇曳的垂柳,曾经陪衬无数对甜蜜又羞怯的情人面孔。在那个到拍摄婚纱照仍不可想象的年代,大巴窑公园里线条略为粗糙的拱桥和蜻蜓漫飞的池塘,即是最接近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风光。

  旁观休闲时光,仿佛看见了我们自己的过去。大巴窑公园对多数新加坡人来说已是过时的休闲场所。如今换作外籍劳工来享受它的悠闲情致。改变的应该不只是我们的休闲场所选择。感觉上我们也把跟家人朋友到公园或海边野餐这类的群体活动,留在发黄的相片里了。现在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弹指之间就能随个人喜好看电视电影、打电话、玩脸书,不必迎合他人的时间和口味,相比下出门野餐就显得太费功夫了。

  来游园的外劳妇女都作特别打扮,把漂亮的心情化妆在脸上。她们轮流在园各处取景拍个人写真。在她们摆出的甫士线条中,又见新加坡往日的幸福表情。(沈帼英,文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