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创新发展 不负人民期待

02.02.2016  10:06

      2016年1月24日,瑞雪初晴。 
        丈八湖畔的陕西大会堂内,省长娄勤俭正在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似一片暖阳温暖了这个极其寒冷的冬天。每一位手握《政府工作报告》的代表,以及三秦大地上每一个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的人,都与自己的省长一起,在心中作着给予陕西发展力量的报告。 
        这份报告是三秦儿女记录在时间中的成绩——“十二五”圆满收官,五年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加速优化,保障能力增强最快,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 
        这份报告是执政者扛在肩头的责任——精准施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打造新支柱产业。 
        这份报告是百姓记挂在心头的期许——铁腕治理环境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兜底补短办好民生实事。 
        这份报告是国家战略赋予陕西的使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全国创新型省份,抓住国家支持关中城市群建设机遇。 
        1.5万字,20多个部门的意见,多次审议,三个多月书写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也是了解问题、听取民意、解决问题、统一思想的过程。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这样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理清书写脉络: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三个陕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深入研判经济增速预期、搞好精准扶贫、推进创新驱动等关键性问题,制定好各地各行业规划。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群众期盼和我省发展空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使报告书写过程成为三秦人民共谋发展的过程。 
        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在陕西大会堂赢得了全体代表和委员的掌声,获得了最广泛的好评。陕西省人大代表李震这样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布局合理、表达清晰,更重要的是它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与全省人民共同思考的过程,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报告因此拥有了一种最亲和的态度,它给出了人们思考的路径,指明了各行业工作的轻重利弊。这是一个有大局,有智慧的报告。” 
        创新是始终流动在报告里的血液 
        “2015年是陕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报告开篇就直陈陕西的状态。 
        不平凡,是因为过去五年我省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但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效,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 
        成效的不平凡来源于工作的不平凡。 
        2015年盛夏,在咸阳乾县一个不大的会议室,省长娄勤俭和市县负责人开始了一场生机盎然的思想碰撞。“经济要增长、企业要发展、老百姓生活要提高,今年压力真的很大!”“原来效益好的能源型企业今年都面临困境,大家都很着急。”当地官员和各行业负责人对自己的省长不掩饰自己的焦虑。 
        “我们要保持攻坚克难的锐气,迅速行动,迎难而上,结构调整方面再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拉动当期增长、增强发展后劲。要以更大的气魄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产业分工,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取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在新一轮发展中牢牢把握主动权。”省长娄勤俭的回答正是陕西对待压力的“极不平凡”。 
        不难看出,这“极不平凡”来自于创新的实践。 
        从煤油气田到电子信息,从航空航天到现代服务,从钢铁建材到新能源,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执政者们寻找和践行着属于陕西的应对之道。 
        “面对下行压力,进攻也是防守。”省长娄勤俭在听取两会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陕西人对压力独有的态度。一方面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更多的是以创新态度积极谋划,打造新支柱产业,全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闪存芯片、汽车电池项目和年产1500万部手机生产线相继投产; 
        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一批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正式运营; 
        非能源产业增长13%,高新技术业增长25.9%; 
        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3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7项;2015年技术交易额721.7亿元,专利授权量3.34万元,是五年前的7倍和2.9倍; 
        从传统领域到现代领域,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创新驱动成为转型中的陕西的巨大引擎。 
        “我们在《报告》中尽力表述清楚陕西在寻求创新发展路径中的独特成果。”负责起草报告的省政府政研室的同志说,“这其中也包括政府执政能力的创新。”这些报告中所体现的带有陕西特点的创新思路包括: 
        选择30家科研院所复制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模式; 
        支持所有在陕院士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研究所; 
        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互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根据国家战略创新机制,策划重点项目; 
        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讯等前沿技术研发,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 
        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进入中国著名品牌的数量大幅提升。 
        “百优计划”是陕西在文化领域的一项创新。在这个计划中,由知名作家集体推荐100名左右有创作热情和发展潜力的年轻作家,省政府连续三年、每年提供4万元经费,资助其安心创作文学精品。 
        “百优计划”是陕西对待创新发展的态度和思路的典型。“我们要做的就是给种子适宜的土壤,文学是这样,科技是这样,新产业也是这样。创新发展的重点不是一个个项目,而是培育一种创新的生态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冯根福教授说。 
        如果说一个“报告”也有流动着的“血液”,那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血液”无疑就是“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落实在“追赶超越”的定位上,努力实现着新常态下新跨越的目标。 
        陕西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陕西定位,相继被国家列入全面创新改革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的众多决策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陕西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政府工作报告的四大部分,其中三部分都提到“国家战略”这一概念,“将陕西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必要的思维方式,这既是国家的使命,更是陕西的机遇。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经过几轮大的修改,根据省长和各界代表的意见,我们强调了陕西发展需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给陕西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起草组负责人介绍说。 
        面对国家的大战略,陕西需要如何对接?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有认识上的阐释,更有行动上的指针。 
        “得益于自身优势不断释放与各地的大胆探索,国家赋予我省多项重大使命,陕西诸多领域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报告第二部分“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中,陕西的国家使命在一开篇就被重点强调。 
        同时,起草组也将融入国家战略的思路合理布局于报告的相应层次,为未来工作中把握国家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思考路径。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 
        “十二五”期间与国内13个口岸建立合作关系,海关增加到6个,“长安号”纳入国家“中欧快线”已发送138列,与中亚国家建立合作办学机制,成功实现跨国联合申遗。 
        “十三五”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交通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建经济合作园区。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 
        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世界领先水平的电子闪存、汽车电池等项目相继投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旅游总收入达到3005.8亿元。坚持“三个转化”思维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陕西煤化继延长集团之后跻身世界500强,能源化工产业经受严峻考验继续发挥支柱作用。具有陕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使全省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正在积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十三五”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任务为契机,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重塑具有陕西特色、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更多军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民用企业深度参与军工生产大目标,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 
        用增长8%刚性地回答供给侧改革 
        2016年陕西经济增长8%。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总目标, 
        也是全省人民关注的焦点。 
        这一数字从何而来? 
        面对下行压力是否恰如其分? 
        政府工作报告一开篇就呈现出一种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一季度经济增长十多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坦陈了当下的压力。 
        2015年12月24日的省政府全体会议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是重要议题。省长娄勤俭明确了对陕西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虽然当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这是我们当前的新常态。” 
        实现“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头,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客观稳妥判断,更有积极稳健的发展谋划。这样的谋划是对现实经济状况的深度分析思考,更是基于我省发展潜力所做的合理布局。 
        “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总量列全国第15位,财政收入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是上个五年的3倍。 
        这是陕西砥砺前行的步伐。 
        “我们明年的日子也许不好过,现在经济态势是在能源资源价格跳跃式、断崖式下跌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有优。”常务副省长姚引良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直陈陕西当下的经济状况和陕西方案。 
        “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重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的需要也是亮点,我们需要在供给侧改革上定位发展的问题。”在对报告的诸多修改意见中,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调,体现了省长娄勤俭对当下形势的敏锐研判和契合中央精神的决策思路。 
        “娄省长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到,政府工作报告一定要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在起草报告时多次聆听省长对陕西当前经济形势细致缜密的思考。因此报告也对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方案做了充分表述,这对应对下行压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起草组负责人说。 
        在报告中,“供给侧改革”登上陕西舞台是一场立体的大戏。首先,报告提出陕西需要统筹推进“去产能”和“三个专项行动”,今年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增长9%左右;第二,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对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歼灭战作出了认真安排,紧扣国家政策取向,进一步提高有效性和精准性,进一步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围绕市场目标健全要素配置体系;第四,聚焦突出问题深化“放、管、服”改;第五,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和拉动消费的作用;第六,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考虑在整个国际国内市场我们能够占据哪些位置?提供哪些产品能够占领市场?哪些是没有竞争力的,该关闭的关闭,该调剂的调剂,哪些是有竞争力的,要把它支持起来。”省长娄勤俭用最质朴的话语指导着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 
        要约定的蓝天而不要污染的GDP 
        雾霾,已经成为全国性焦点。 
        了解雾霾情况、准备防霾用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热议话题。 
        然而,由于地形环境等诸多因素,雾霾成为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挥之不去的痛”。但在“十二五”末,这种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善。“2015年我们收获了251个蓝天,这话我们说得起。”张道宏副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会上颇有底气地提出了陕西对蓝天的约定。 
        这样的成绩来自陕西对环境的铁腕治理。 
        “十二五”期间陕西在全国率先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拆改燃煤锅炉3867台,淘汰黄标车7.8万辆,关中消减燃煤300万吨,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渭河综合治理累计投资245.5亿元,安澜河、生态河目标正在变为现实,秦岭北麓违法乱纪被铁腕遏制。造林绿化490.7万亩,城镇污水处理达83.2%,单位GDP能耗下降3.3%。 
        “生态文明建设需锲而不舍、铁腕治理、久久为功。”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说。
        陕西的决策者认识到,“环境保护既是重要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建设“三个陕西”,必须突出以环保优化发展,着力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不要污染的GDP。”省长娄勤俭对环境治理有着最高的要求,蓝天不是希望而是约定。 
        全省自上而下对环保角色定位、地位作用、推进路径等形成了若干深刻认识,从唯GDP到GDP与环保民生并举,为我省环保工作沿着正确方向走向深入夯实了政治和思想基础。五年来,陕西年均出台一部地方性法规,走在全国前列。五年累计逼退逼转逼治不符合要求项目65个,涉及投资约200亿元,对榆林等地和若干工业园区进行限批。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系统化思维和法治化理念,以最大的担当和定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谈到政府工作报告初稿时,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这样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境治理有全面细致的阐述,这体现政府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时严格的生态红线,更是一种站在人类命运立场上对这片土地和蓝天的责任。”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初稿时,对报告中环境治理的重点阐述颇为认可。 
        在“十三五”的工作思路中,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让美丽融入发展全过程。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督查和终生追责制度,让环境义务成为每一个执政者心中一项最重要的执政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这一工作全面细化。 
        持续开展重点领域综合整治,这其中治污降霾分季对标考核、秦岭北麓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关中水系规划,每一个环境重点领域的整治,都为陕西增添新绿做着努力。 
        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陕西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所做的努力。 
        环境要保护,必须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为此,陕西编制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伐薪烧炭南山中,”有人说关中的污染雾霾问题也许古时就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今人的承诺:“不但要只争朝夕地治理当前突出问题,还要通过几代人努力偿还千年旧账的魄力,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为国家和子孙后代负责。” 
        精准扶贫才是老百姓脱贫的大事 
        咸阳市永寿县监军镇西寨村的老党员李凤珍,还记得今年七月省长娄勤俭来她家时的情景。 
        省长就坐在她家的椅子上,拉着她的手问:“主要收入是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扶贫政策落实的怎样。” 
        省长的促膝长谈,不仅感动着李凤珍,更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最好体现。 
        省长娄勤俭说:“这次到西寨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了更多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这说明大家的日子是真的过好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会想方设法帮助大家更快致富,努力让笑容永远保持下去。” 
        为了这份对百姓的承诺,在行动中就是不遗余力坚定为百姓办事的信念,在报告中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谋划。 
        两个“80%”是陕西民生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它为民生的稳步提升提供了经济保障,过去五年,城乡居民收入跑赢生产总值,去年分别达到26420元和8689元。 
        兜底补短办好民生实事,是陕西在民生建设上的智慧。 
        大学生初次就业稳定在88.5%,农村劳动力转移693.8万人,城镇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居全国12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月460元和每年250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分别高出国家标准20元。 
        精准扶贫是陕西民生保障的攻坚战。对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一条龙”包扶,实现教育脱贫;培育“一村一品”实现产业脱贫;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态补偿就地脱贫;同时从今年起,省财政扶贫资金年均增长不低于20%,年内确保130万人脱贫。 
        “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在起草组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政府工作报告能顺利出炉而不舍昼夜忙碌的100多天里,省长娄勤俭总是会时时提醒他们,要把百姓的事情当大事写,写好、写清楚。 
        起草报告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省政府研究室曹可清已经参与了10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 
        “每年流程基本差不多,正式起草前,省长作为报告人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甚至是报告文风都会提出要求。勤俭省长对报告作了反复修改,各位副省长也结合分管工作进行了审改。12月24日,省政府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报告。报告在提交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前,从起草到征求意见,再到修改完善,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曹可清说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有惯例,也有不同。 
        按既定程序,征求意见稿要送各市、各部门和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征求意见。这个过程中,省长娄勤俭听取了省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各位副省长分别到各地征求意见,这个范围包括省政府全体会议、各地市党政军群20多个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更讨论政府的工作,政府解决报告问题,更解决工作问题。“起草报告的过程应该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省长娄勤俭说。 
        杨振国是省人大代表,他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政府自身建设这一部分写得细致,很受鼓舞。他说自己的工厂因为审批手续的问题,已经延后了开工,他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给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松绑。他心里对明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省长娄勤俭听到他的问题,立刻说:“审批手续的问题,立刻叫人去督办。我们政府就是要为好的企业发展助力。振国,我希望明年能在市场上看到你的产品。” 
        “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敢担当、有作为,同时该干要干、该放要放。”省长娄勤俭在听取代表们对报告的意见时,对在座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 
        省长的话正透露出陕西对推动体制改革的决心,已经成为报告的思维主体。 
        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推行的体制改革,全面公布市县两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行投资项目审批监管线上运行,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行政脱钩试点,争取列入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和城市管理等监督执法重心下移,落实政府属地监管职责,切实解决市场秩序、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市容市貌、社会诚信领域的管理缺位问题,把该放的全部下放,该管的坚决管好。 
        省长娄勤俭在两会闭幕后这样对记者说:“2016年就是新常态下如何干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说‘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