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报纸您是否会想到送报人的辛劳

18.01.2015  05:31
核心提示: 每一份普通的报纸中,记录着天下大事、都市趣闻、市民百态……但读者往往看到的只是记者的劳动成果,却忽略了报纸投递员为了让市民能及时得到新闻信息,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每一份报纸都承载着送报人的汗水。昨日凌晨,记者跟随本报投递员张文娟,感受送报人的寒冬“夜生活”。

每一份普通的报纸中,记录着天下大事、都市趣闻、市民百态……但读者往往看到的只是记者的劳动成果,却忽略了报纸投递员为了让市民能及时得到新闻信息,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每一份报纸都承载着送报人的汗水。昨日凌晨,记者跟随本报投递员张文娟,感受送报人的寒冬“夜生活”。

读者还在睡梦中送报工人已行动

凌晨4时许,古城 西安 一片寂静,她蹑手蹑脚地起床,怕吵醒正在熟睡的儿女,简单洗漱过后,没时间吃早饭,她匆匆出门,骑上电动车赶往位于西安市公园北路36街坊内的三秦都市报幸福发行站。这位早起的人就是张文娟,本报的一名投递员,今年46岁,从事这一行已经有8年之久,8年里不论严寒酷暑,她凌晨4点准时起床,因为一份份报纸正等待她挨家挨户送到读者的手中。

个头不算高,上身穿着黑色棉大衣制服,背后印有“三秦都市报”字样,斜挎着背包,戴着口罩,虽然今年还不到50岁,但张文娟的头上却已经出现了几缕银丝。见到记者,她友好地打了招呼,摘下口罩,搓搓已被冻得有些麻木的双手,看一下时间,凌晨5:07,还有20多分钟可以休息,张文娟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每天凌晨5:30左右,当天的三秦都市报就能送到站上。

户外分报难度大蹲在地上脚发麻

凌晨5时30分左右,发行站不远处亮起了车灯,送报车缓缓驶来,停在发行站门口,张文娟开始和同事们卸下当天的报纸。因为发行站内空间有限,所有的报纸被堆放在发行站门口,张文娟需要在寒风中完成报纸的清点、整理工作,而清点的方式则是蹲在地上。

周围夜色正浓,发行站所在的小区中路灯昏暗,只能借着站内的灯光,用手细数,周围的低温让记者的手脚都有点不听使唤,蹲在地上,脚上传来阵阵麻木感,记者不得不来回变换姿势,清点完成起身时,脚上传来阵阵疼痛感。因为张文娟已习惯,加上昨日并没有副刊,整个清点、整理过程只持续了十几分钟,看到记者跺脚、转脖子的模样,张文娟说:“快活动活动,你没干过这一行,脚肯定已经麻了,好在今天没副刊,平时还要把主刊和副刊交叉在一起,工作量更大。”

送报骑着电动车冷风直往身上吹

将报纸绑在电动车后座上,再把读者订的牛奶装好,记者与张文娟一起骑着电动车,开始挨家挨户的送报纸。从事了8年送报工作的张文娟,每一份报纸的投递地址已经清晰地记在脑子里,但对于记者这个门外汉来说,需要紧跟在张文娟后面,生怕跟丢了。其实跟丢都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如果发现记者不在身后,张文娟肯定会停下来等待,这会影响她的送报效率。

隆冬深夜,室外的温度已在零下,站在街上都觉得浑身颤抖,更别说骑着电动车了,寒风在记者的身边呼啸而过,脸上被风吹得生疼,从体内呼出的每一口空气都形成了一阵水雾,虽然穿着厚棉衣,但还是难抵寒风入侵,身上不停地打冷颤。这一切对于张文娟来说,每一天都要经历,8个冬季,她可能早已习惯,但她的付出显而易见。

不能吵醒梦中人寒风之中等开门

凌晨6时许,给放心早餐摊点送完报纸,张文娟来到第一个订户所在的小区,位于西安市康乐路的西光社区十四街坊,张文娟在门禁上按下了“2904”,“这家住的是一个老先生,是咱三秦报的老订户,每天起得早,可以给我开门。”张文娟说。进入电梯时,张文娟按下了29层和30层的按钮,并不是30层也有订户,而是张文娟在29层送报纸时,电梯会上到30层,紧接着在29层按下楼键,电梯就会下来,节省时间,这是张文娟总结出的经验。

在旁边另一栋楼的门禁前,张文娟没有按响住户家的门铃,她说:“这家人都是上班时间才起床,不能打扰人家。”就这样,记者与她在寒风中等待着,幸运的是,5分钟后,一位早起遛狗的住户开门出来,记者与张文娟才进去。到达该楼14层订户家门口,张文娟轻轻地将报纸插入报箱,将昨天的牛奶瓶收走,换上今天的牛奶,然后悄悄离开。

报纸挨家挨户送没有电梯爬楼层

离开西光社区十四街坊,一路往南然后向东,来到西光十五小区,南边有许多老楼,最高不超过8层,所以没有电梯。张文娟要徒步爬上楼。将电动车停在楼门口,清点出两份报纸,记者与张文娟一起上楼,同样是轻声细语,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人们。周边的几个小区中,也是用这种徒步上楼的方式送的报纸,整个过程中来回上徒步楼下楼,记者累得气喘吁吁。

张文娟说,她负责的送报区域中,东郊各厂的家属院居多,大部分都是老楼,因为楼层低没有电梯,需要徒步上下楼送报,但对于这些,她却没有半句怨言,“既然人家掏钱订了报纸,就应该享受出门就能拿到报纸的服务,这是我的工作,容不得偷懒。”张文娟说。

干一行就爱一行供养儿女把学上

接近中午12时,金花南路理工大小区的最后一份报纸送到,张文娟的178份报纸投递完毕,虽然拿到报纸的时间有点晚,但小区订户却没有生气。张文娟告诉记者,有的时候因为各种事情报纸送晚了,她都会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而对方的回答总是“没关系,你们也不容易,你有事不送都行,别累坏了身子。”

回程期间,记者与张文娟聊起了她的生活,她说自己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今年23岁,在西安某学校当老师,小儿子也已经上班,两个孩子工作前上学的钱都是送报纸、送牛奶挣来的,正是因为如此,她热爱这一行。梁站长告诉记者了一件事,原来张文娟的丈夫在蓝田老家瘫痪在床,由公婆照顾,张文娟定时给家里寄钱,其实她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文/本报记者白圩珑实习生李沅天裔

图/本报记者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