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协同创新

11.12.2014  16: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学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7个该领域优势高校和研究所,组建“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入选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该校把协同创新作为推动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契机,以要素汇聚、技术协同为手段,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丰富协同创新内涵,取得显著成效。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左二)参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起源:源出军工、服务国防、责无旁贷。
信息感知技术是集众多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具有产业链龙头地位的高新技术行业,其整机研制涉及专业领域广、技术难度大,迫切需要解决基础研究与应用需求之间两张皮的问题。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协同创新实践的高校之一,经过近10年探索实践,2012年成立该中心并将其建设成为国内该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和高端人才的汇集与培养基地,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

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更名为: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度理事会暨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
            ——基础:强强联手、优势互补、长期合作。
该校主要负责中心组建、制度设计、核心技术组织、科研平台建设、研发能力构筑和人才培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整机研制中发挥核心作用,主要负责根据需求梳理任务、制定发展规划、关键技术演示论证和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其他单位主要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团队建设和部分专业技术平台建设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更名为: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运行:凝练任务、创新体制、协同共赢。
组织架构上,中心实行双理事长制度和中心主任负责制,下设6个研发部、4个管理服务部、1个技术转化平台、1个国际学术交流基地。科研组织管理上,理事会根据国家需求凝炼三大任务,学术委员会以任务制定科研学术方向,研发部门以方向制定任务的技术路线,科研团队以路线制定具体研发方案。人事制度体系上,构建了集“发展规划、体制创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应用研究、生产装备”于一体的集约化人才创新链;实施了瑞达学者引聘计划,设置了首席学术顾问、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等八类岗位;协同单位人才保留原单位编制,国内招聘人才可发展为固定人员,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在考核评价上,论文成果引入同行评价,其他成果以转化效益评价,业绩实行逐级考核、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弹性考核方式;薪酬体系上,实行多元分配机制,基础工资由原单位发放,津贴工资根据岗位设置,业绩工资根据任务量确定,贡献奖励由工作质量确定;已聘用30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22个。利益共享机制上,出资1个亿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作为成果转化的独立实体部门,参研单位可优先转化,有偿使用,论文和专利共同署名;收益按照“投入+贡献”确定比例,实施“一分投入、三分回报”原则,目前汇聚了各类资源总值数亿元。人才培养机制上,通过实施本硕博一体化教改班、信息感知技术菁英班、卓越计划试点班等“优才专才计划”;在博士生指标紧缺情况下,每年单列博士招生指标50名;企业教育资源深度介入培养,本科生采用全程导师制,侧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侧重创新研究能力培养。配套投入上,成立了“2011计划”建设领导小组,设立“2011计划”办公室,投入研发场地超过1万平方米;成立研究型学院,中心人员在职称晋升、博导评选、优才引进申报、荣誉名额、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指标单列和政策倾斜;设立创新基金进行技术攻关,设立每年100万元的协同创新奖学金、奖教金,激发教师及学生积极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功在北京召开“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研讨会
            ——成效:要素汇聚、技术突破、改革辐射。
中心成立改变了信息感知技术领域以往一家承担不了,多家PK的局面,为实现“同心同德为中心、同舟共济建中心、同甘共苦促改革、同求存异谋发展”新四同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人才汇聚、投入汇聚、资源汇聚,加速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结合中心在体制机制取得的创新实践经验,该校部署了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加快国际化进程为牵引,以深入实施“四大计划”“四大保障”为抓手,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改革部署,中心相关制度得以在全校推广。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