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江清水——石泉县人大2014年环保工作监督纪实

04.01.2015  17:00

      南水北调,这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将汉江与北京紧紧地连在一起,石泉县这个汉江边的山区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中心腹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了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环境保护成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污染防治工作成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今年年初,石泉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在今年以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对全县环保工作开展视察。

深入实地——精心调研

      为了保证监督效果,2014年5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镇人大代表在正式视察前开展了实地调研,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抽调了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等职能部门同志,调研采取事先不打招呼、不预设检查线路、随机抽查检查单位等方式,注意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到沿江水源地所有乡镇群众生产生活地进行实地察看,深入代表家中,逐一听取代表意见,到县疾控中心和县自来水公司化验室,逐一调取数据,查看一张张水质化验单和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多种形式获得了第一手确切数据,为全面搞好调研打下了基础。

集中视察——当面评议

      6月上旬,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30多名人大代表和各界人士,来到县自来水公司、县疾控中心、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县城第一、第二水源地进行了集中视察,实地察看和了解了城市供水净化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并深入城关、池河、曾溪等乡镇,对全县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调研。6月9日,在视察的基础上,召开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镇人大代表、政府及水利、卫生、环保、交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评议会,评议会上,代表大胆发言,畅所欲言,提出的“乱扔、乱倒垃圾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群众环保意识较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县城自来水的第二水源地缺乏保护”“部分农村饮用水质没有达标”“部分村畜牧场粪便污染问题较重”“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尖锐而又实在的问题深深打动了每位与会者与视察组成员的心。

认真审议——直面问题

      7月11日,石泉县十七届人常委会召开了第17会议,专题听取了县人民政府《石泉县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工作的报告》,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会上做了《石泉县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21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大家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政府认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编制了《石泉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坚持把生态县建设和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纳入各镇、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和重点督查内容,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农村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县城水源地缺乏保护、部分农村饮用水质没有达标等突出问题,应该引进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充分认识水源保护和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把水源保护和饮水安全列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投入资金,付出努力,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好、做实,保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兼顾,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水源水质安全,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等多条意见建议,要求县人民政府限期整改落实,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石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

督促整改——成效显卓

      该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发出后,引起了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要求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县人大常委会同时进行了同步跟踪督办,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县政府先后召开二次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整改落实工作,并落实一名分管副县长全程进行督办,各项整改落实工作进展顺利。相继制定出台了《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和《汉江水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城乡供水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监管职责和方法,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形成全县上上下下开展水源保护的合力。全县围绕推进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进行汉江源头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明确了各镇和部门的职责,严格实行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了退耕还林、“丹治”二期、天然林保护、汉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项工程,对县城第一、第二水源保护区进行了专项治理,网箱养鱼、厕所直排污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多方筹资2亿多元,建成了县城第二水厂、县城污水处理厂、县级垃圾处理场和11个镇级垃圾填埋场并投入正常运营。县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县境内主要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确保了“一江清水供北京”。

    (张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