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科大近期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22.01.2016  18:3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期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领域获多项荣誉。             ——该校11项教学成果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日前,从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获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1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奖数量与特等奖数量达到历年最高。             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度,全校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学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两个共识,针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问题,实施了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大了教学奖励力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推动下,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成果,这些教学成果对于改进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该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此次全省共评选产生221项优秀教学成果,其中特等奖33项,一等奖61项,二等奖127项。             ——该校首批产学合作专业综改项目通过国家评审立项。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国家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该校通信工程学院陈彦辉教授团队申报的“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工程开发综合实验平台”、电子工程学院王爽教授团队申报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实践体系综合改革”、周佳社教授团队申报的“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化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等3个项目,通过国家审核获准立项,获批数量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并列全国高校第12位,得到教育部专家组与企业界代表的充分肯定与好评。             近些年,该校强化“校企协同”,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美国德州TI公司、国家仪器NI、赛灵思、华为等著名公司共同实施“校企联合拔尖创新基金项目”230余项,在依托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企业工程化培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扩大学生受益面。此次国家立项的获批,将进一步为师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学校实验课程内容改革的整体部署、形成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本年度全国共有116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高校参与了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改项目申报工作。             ——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评结果优秀。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的通报》和《关于给予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优秀的设站单位和博士后管理工作者通报表扬的决定》,西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综合评估结果优秀,并被通报表扬。             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建站近20年来,先后有63名博士后人员进站工作,41人出站,现在站博士后人员22人(其中联合培养6人)。现博士后合作导师25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军863计划项目专家2人,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1人,6人担任全国性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25人担任国内核心期刊编委。该站拥有“2011”雷达协同中心、“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11引智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工作平台,还有多个省部级平台。流动站积极招收博士后,鼓励博士后参与导师重大教学科研项目,与企业积极沟通,促进产学研的转化,促进博士后国际交流,拓宽博士后国际化视野,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鼓励博士后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