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新征集唐碑 镌刻大量武则天所造文字

15.11.2014  16:26

  中新网陕西新闻11月14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14日从西安碑林博物馆获悉,该馆文物征集人员在西安南郊征集到唐武周时期《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一通,碑文共计2500余字,使用了大量武则天时期所造文字。

  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西安长安区航天城某工地发现了这通唐碑。碑身断为两截,经修复解读碑文,发现这通墓碑是“大周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碑高300厘米,宽102厘米,碑文主要用楷书书写,34行共2500多字。

  根据碑文记载,碑主姓杨,曾跟隋炀帝征讨辽东,归唐后多次参加了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的平叛,担任过光禄大夫、郢州刺史等官职。还记载了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其次子杨玄敏将其迁葬于唐长安城南的凤栖原。碑中使用了大量武周时期特有的文字。由于碑面残缺,碑主名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武则天建立大周后,为了显示改朝换代和自己的丰功伟绩,创造了20多个新汉字,像天、地、日、月等。这也成为武周时期特有的现象。这通石碑既有楷书也有行书,虽然没有署名,但明显受到唐初欧阳询和褚遂良书法的影响,对研究武则天造字有重要意义。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表示,武周时期,有武则天造字的碑非常少,此次填补了西安碑林武周时代的空缺。碑文中记载了隋末唐初的多次战争,是研究中古时期弘农杨氏家族的重要文献资料。(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