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碗筷消毒用面汤 城中村小饭馆监管成难题

21.11.2014  13:20

西部网讯 在外面的饭馆吃饭,除了看重味道,是否卫生也是顾客关心的问题。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吃饭时使用的餐具是否干净卫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小饭馆比较集中的城中村里,餐具消毒情况不容乐观。

中午吃饭时间,记者来到西安南郊某城中村,在一家川菜馆,服务员把顾客使用过的餐具收进洗碗间,但里面的环境却是脏乱不堪,桌子上、地板上随意堆着用过的碗筷。老板说,餐具都是店里自己清洗。

记者:你这洗碗咋洗?自己洗还是雇人?

川菜馆老板:自己洗,我妈在这给我洗呢,村子里面都没有人用那种包装好的餐具。

记者:全是自己洗?

川菜馆老板:嗯,因为这附近上班的人都会计较(餐具收费)。

在店里记者看到一个消毒柜,但既没有通电,也没放什么餐具。

记者:这消毒柜平时用不?

川菜馆老板:很少用。

记者:很少用?

川菜馆老板:嗯。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十几家饭馆,发现第一家川菜馆的情况还算是好的,毕竟还有专门的洗碗间和消毒柜。其余的没有一家配有消毒柜。

记者:你这(餐具)咋消毒?

小饭馆老板:有筷子消毒器呢。

记者:碗呢?

小饭馆老板:碗没消毒。

在一家面馆,老板娘正蹲在地上洗碗,旁边的塑料盆里盛了半盆漂满油污的脏水,本以为还要再用清水冲洗时,她却拿起一块抹布把碗擦干了。

小饭馆老板娘:有一个消毒柜呢,没地方放,地方小(没有使用)。

记者:就这么一洗就放到这了?

小饭馆老板娘:嗯。

记者:然后就能用了?

小饭馆老板娘:嗯。

在另一家饭馆门口,已经洗过一遍的碗就放在饭馆门前的路面上,老板正在用清水冲第二遍,问起是否要消毒,老板却说小本经营,消毒就不用了。

小饭馆老板:咱这小打小闹不用(消毒柜)。

记者:那你餐具消毒呢?

小饭馆老板娘:没有,不要。

记者:人家检查不是通过不了。

小饭馆老板娘:到时候再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街对面的村子里,一连问了好几家饭馆,情况好的也就是配一个筷子消毒盒,消毒柜却是一家都没有,但老板们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消毒方法。

小饭馆老板:我们用面汤洗呢,比什么消毒都好,每天用每天洗。

记者:用面汤洗?

小饭馆老板:嗯,面汤是最好的,比洗洁净这些,洗洁净都是化学原料,这都不好。

记者:有检查来了看见?

小饭馆老板:检查来了就不卖了。

记者:(餐具)洗完以后要消毒吗?

小饭馆老板:自己消毒。

记者:咋消毒?

小饭馆老板:用消毒液。

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那么面汤、消毒液消毒的方法是否达标呢?来听听管理部门怎么说。

今天上午,接到记者的反映,食药局的执法人员立即对辖区的小餐饮单位展开巡查,在南郊某城中村的一排小饭馆,执法人员走进一家面馆,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筷子消毒盒,但消毒盒上的油污却非常黏手,而且店里也看不到消毒柜。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碗洗完消毒不消毒?

店老板:面汤烫一下。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面汤烫?那叫消毒吗?配个消毒柜。

执法人员说,热面汤对清洗餐具油渍有一定效果,但和高温红外消毒完全是两码事,经营户一定要把洗净和消毒区分清楚。随后当场要求店家在本周内立即配置消毒柜,在下周接受复查。在另一家小饭馆,放在角落的消毒柜上堆满了衣服,电源都没有接。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没开?一直没用?

店老板:用了,用了。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这咋用,你给我说咋用?

执法人员说,按照要求,经营餐饮的单位,无论规模大小,只要使用餐具,都必须配备消毒设备,而且一定不能当成应付检查的摆设,因为这不仅关乎干净卫生,还有防病防疫的重要作用。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我给你说既然买了,就必须要用,对吧。咱这餐具,你也在这吃饭,顾客也在这吃饭,你也不知道哪个顾客有什么,咱不说什么病吧。你如果不消毒,再把其他人传染上,人家回来找你呢。你也保证你的安全,也保证顾客的安全。

店老板:好,下午就用上。

在随后的检查中,也有一些店家使用了消毒柜,有操作不当的地方,执法人员也给予指导。随后,执法人员又对辖区校园周边的餐饮单位也进行了检查,与城中村相比,这里的餐饮店每家都配备了消毒设备,对于餐具清洗标准也都比较清楚。

同 样是小餐饮单位,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执法人员介绍说,经营餐饮单位,第一步先要经过环境评估,之后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 都会经过培训学习。但城中村的小饭馆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没有手续。以今天检查的城中村为例,一共160多家小饭馆,有手续的超不过10家。其中一些饭馆的环境卫生和硬件已经符合标准,但因为选址和经营面积,根本通不过验收,如果按照规定全部关停,经营户和附近市民的吃饭问题更难解决,目 前执法人员只能采取登记备案,尽量让它们按照正规餐饮单位的标准去整改提升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