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丝路》——带着深情厚谊扬帆远航

23.09.2014  19:33

      9月17日晚,由广西北海市文艺交流中心创排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在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成功上演。60多位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充沛的激情完成了《使命》、《婚礼》、《海路》、《感恩》、《守望》、《归来》、《红帆》七个章节。

 

      本剧以汉武帝派遣远洋船队从北海合浦大浪港出发,开始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组织的远洋航行为背景,通过汉朝使臣、海上丝路船长大浦与美丽善良的合浦姑娘阿斑的凄美爱情故事,讴歌了中国古人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坚毅精神,展示了东南亚各国动人的民俗风情,再现了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商品贸易的历史情境。

 

     随着浑厚的音乐响起,人们仿佛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合浦大浪港。在一个多小时的舞剧中,主人公大浦同阿斑荡气回肠、悲壮感人的爱情故事,与中国船员不畏险阻完成和平使命的英勇事迹交相辉映。整台演出布景、音乐、灯光都经过精心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舞台实景有机结合,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现场氛围。再加上演员们生动传神的倾情演出,使观众们沉醉其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许多观众受剧情所感动,流下了热泪。他们纷纷表示,品尝了一顿十分丰盛的精神大餐。

 

     本剧由丝绸之路海上开拓的艰辛历程和男女主角对爱情的坚守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对起点和终点进行重点演绎,中间则用大写意的手法加以呈现。整部舞剧的风格古朴而又新颖。大浦、阿斑和梅丽莎的感情是本剧的主线。作为汉朝特使,大浦奉命出海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不得不与新婚的妻子阿斑分别。大浦在海上救起了已程不国的公主梅丽莎。梅丽莎由感恩逐渐爱上大浦,但大浦心里装的都是每天盼他归来的妻子阿斑,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守望”章节中,梅丽莎和大浦在一起,但大浦却在思念远方的阿斑,阿斑远远站在月光岩上,逐渐地,时空转换,出现了表达阿斑、大浦和梅丽莎感情纠葛的三人舞。最后梅丽莎终于被大浦对于妻子真挚的感情所打动,决定帮他们修复大船,返回祖国。编创者结合人物的性格塑造、内心独白和主要感情编排双人舞、三人舞,使用了很多艺术手段,吸纳了大量新鲜语汇,还加入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化元素。例如在“出行”舞段中出现的深具合浦地方特色的群体舞,在“航海”舞段中出现的“花环舞”、“海螺舞”、“竹竿舞”等吸取了缅甸、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舞蹈元素,获得了理想的舞台效果。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剧的音乐恢弘、大气。担任作曲的卞留念、郑冰在原有合浦地域音乐元素基础上,将乐曲进行交响化、民族化、时尚化的处理,将独弦琴、海螺的音色与东南亚的音乐风情注入旋律中,使作品更为鲜活。

 

     要表现“开辟海上丝路”这样重大的历史题材,舞美要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为此本剧使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如采用特殊的灯光设备在舞台上投下很多逼真的图案,将水底的游鱼、气泡等细节塑造得非常生动。剧组还设计了一艘20米的大船在海浪里航行,红色的巨帆高扬,伴着海上的狂风暴雨,显得十分壮观。尾声部分千帆齐发,无数面红帆在舞台上升起,带给广大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剧的成功,得益于众多顶尖人才的助力:舞蹈理论家、评论家冯双白担任编剧。北京奥运会副总导演陈维亚担任总导演。知名音乐人卞留念、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高广健、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张顺昌以及王文权、肖卉等优秀演员的加盟使剧组实力空前强大。编剧冯双白多次来到北海渔村体验生活,仅剧本就改了十几稿。导演陈维亚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一段音乐要反复修改多次,做导演阐述一次就能谈上3个多小时。这些事迹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这部舞剧的热爱。舞剧对演员要求很高,在北海排练时导演专门找来一条渔船,让演员们在海上真正体会与大海搏斗的感觉。从而使演员们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将角色勇往直前的精神尽情发挥。

 

     《碧海丝路》的创编历经10年,在国内外演出200余场,深受各界欢迎,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艺术大奖。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依托。深刻地表达了“碧海”的博大和“丝路”的恒长。那高扬的红帆象征着这条丝路穿越浩瀚的海洋,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浓浓深情,殷殷厚谊传遍四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碧海丝路》一定会航行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