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卫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公布

21.04.2018  04:30

中国气象报记者卢健报道 我国首颗碳卫星获取的第一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近日对外公布。

该分布图的获取,有助于准确监测二氧化碳的时空变化、排放与吸收情况,深入研究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进而在未来对气候变化做出精确预测,力助世界各国制定合理减排计划。

从该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春季(2017年4月)由于人为排放,形成了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高、南半球浓度低的特征;由春(2017年4月)入夏(2017年7月)后,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呈降低趋势。“通过对比,我们能看出生态系统随季节变化的‘固碳’作用。此外,北美、欧洲、东亚和南亚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其他地区更高,这是当地人类活动频繁造成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卫星应用团队核心成员杨东旭副研究员介绍,“这些图片可以帮助人们定性分析二氧化碳分布情况,而把逐像元探测数据放入同化模型,则将实现定量计算碳源汇,追踪人类碳排放。

从该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春季(2017年4月)由于人为排放,形成了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高、南半球浓度低的特征;此外,北美、欧洲、东亚和南亚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其他地区更高,这是当地人类活动频繁造成的。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由春(2017年4月)入夏(2017年7月)后,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呈降低趋势。通过对比,我们能看出生态系统随季节变化的“固碳”作用。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我国首颗碳卫星是于2016年12月发射的。碳卫星每天绕地球飞行约14圈,探测宽度20公里。其科研目标是在绕地球两极运行的过程中获取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信息,以准确展示人类活动与自然体系是如何排放和吸收这种温室气体的。这是继日本GOSAT和美国OCO-2卫星后,全球第三颗具有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能力的卫星。

此次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是根据碳卫星过境时的对地观测数据反演得到的陆地上空整月结果。在近期的《大气科学进展》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卫星应用团队介绍了这一结果和碳卫星反演算法。

据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30%。下一步,科学家计划将碳卫星数据与地面二氧化碳监测站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同时让其与美国、日本的卫星数据进行交叉对比,以确保数据精度。

目前,我国碳卫星二氧化碳光谱数据(即一级数据)已经向全球开放共享。未来,碳卫星还将定期发布全球二氧化碳逐像元探测数据(即二级数据)。

 

扫一扫,手机浏览此新闻 扫码查天气,出行无忧虑
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碳卫星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科技厅
我国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
  经济日报北京3月30日讯 记者姜天骄报道:3月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