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神木县多措并举夯实教育强县建设基础

29.09.2014  11:11
            陕西日报》2014年9月29日(作者:张书平 罗喜林)题: 神木县多措并举夯实教育强县建设基础


职教中心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

第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上实验教学课

第七小学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第四小学新建的操场全景

2121免费幼儿园的孩免费幼儿园的孩子们高兴地走出教室
            神木县教育工作围绕均衡发展等奋斗目标,近几年来采取六项措施,夯实“教育强县”建设基础,为神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积蓄各类人才,取得了突出成绩。2011年至2013年该县连续三年被省上评为素质教育“316”督导评估先进县,去年通过了省上的“双高双普”验收,今年6月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验收。在2014年的高考中,全县本科上线人数2519人,上线率70.5%,创该县高考历史新高,一、二、三本上线率较去年分别提高了1.2%、1.7%和3.3%。
            夯实“教育”硬件。 县委、县政府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围绕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化、办学现代化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7亿元,实施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工程60多个,在城矿区新建学校幼儿园12所,改建、扩建学校幼儿园11所,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60多万平方米、350多项,学校标准化建设程度大大提高。注重城乡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2012年至2014年县上专项投入7680万元用于城乡中小学的“智能交互平板”、“班班通”和常规设备的更新添置、均衡发展整改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所有学校都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计算机室,接入了百兆光纤教育专线,班级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部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大大提高了教育现代化水平。
            以全免费保障教育公平。 2005年,神木率先在陕西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高标准的“两免一补”。从2008年起又实行“五免一补”、“七免一补”。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实行零收费、高补贴上学,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由每天每人2.5元提高到5.25元,中学寄宿生生活补助由每天每人2.5元提高到6元。从2011年下半年起,县上十二年免费教育又向下延伸,全县所有学龄前儿童不分户籍、不分年级,基本保教费全部由财政埋单,全县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了每年的800元、1000元、1200元,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学杂费标准分别提高到了每年800元、1000元、1600元、3680元。各级各类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和蛋奶工程补助每天每人达到9元、10元,蛋奶工程、营养计划实现全覆盖,提高了幼儿园基本保教费和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少年儿童免补标准。此外还依托民间慈善组织开展“助幼工程”“助残工程”“贫困资助”“结对帮扶”“心里辅导”等活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学得好”、“一个不少”,健康成长。这些举措保障了教育公平。
            认真实施“引才计划”,助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县上从2011年起,打破地域界限,开始实施“引才计划”,四年来先后聘用优秀普通师范本科生247人,主要分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促进农村教师结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县政府制定出台了《神木县加强校长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均衡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建立了校长、教师交流机制,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教师资源得到了科学整合、有效利用。县上从2010年起,先后评选了两届900多名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并按照农村每人每年10000元、6000元、4000元,城区每人每年8000元、5000元、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鼓励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县财政还为所有在岗教师设立“政府特殊津贴”和奖励专款,每年安排6000万元专项绩效奖金,通过“以奖代增”方式,用于教师日常绩效考核奖励;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优秀校长、教师和各类教育教学标兵;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分别提高到每月600元、800元;为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工作的教师按区域分类增设了每月500元的伙食补贴和交通补贴;为1900多名无房教师在县城安排了政府保障性住房,为无房教师解除了后顾之忧。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县政府制定了《神木县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建立了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监测机制、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县教育局下大力气规范了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各学校把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艺体教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都能开齐开足课程,艺体工作做到了有部室、有器材、有教师、有教案、有社团或兴趣小组,艺体教师均有专门办公室、教研组,全县艺体教学步入了规范化轨道。目前“352课构”、“魅力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语文主题学习”等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全面推广。去年教育局争取县民生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引进“梦想工程”特色教育项目,7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建成开办了“梦想中心”,截至目前共有21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建成梦想中心,其余的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开班。
            结合县情高起点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县上近年来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就业,推动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战略。2007年,县上投资8亿元,以国家示范职业教育中心为基础,开始建设西北地区首家县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截至8月底,已建成教学楼、校舍等1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4亿元。县上还确立“大职教”办学理念,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大胆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大力推动中高职贯通式的办学机制。对高、中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每年直接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五年制大专培养。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对学院高中职衔接的核心专业,制定高中职衔接专业课程一体化培养方案。在这一办学体制的助推下,目前已构建起了四大职业教育体系,即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高中职能源化工类专业为主的先进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陕煤集团等矿业单位参与的矿业、机电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北元化工、天元化工等单位参与办学的煤化工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神华、国华等电力等单位参与办学的热动发电职业教育体系;以神木职教中心为龙头的现代护理、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物流及旅游文化服务和现代农业等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机制,成立了职教集团,并以此为平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学校直接对接的职业教育创新模式,使学校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与企业搭建起利益均等、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合作平台。             发展学前教育抓好基础。 县城以500米为服务半径修建1所标准化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每一镇(办)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行政村根据人口数量建立分园或托管班。大力扶持民办园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创办优质幼儿园,县上规定每新建一所规模达到6个班的标准化幼儿园补贴100万元的内部设施配套资金,达到10个班的补贴200万元。大力推进民办园标准化建设,民办幼儿园用于设备添置和标准化提升的资金由县政府按照投资总额的50%予以补贴。提高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标准,从2011年秋季开始,财政每学期投入5000多万元全额补贴在全县公、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基本保教费。公办标准化幼儿园每生每月360元,非标准化幼儿园260元。民办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470元,二类440元,三类390元,并逐户落实了学前一年家庭困难幼儿补助。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