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法院:有这样一支铁打的执行队伍

08.12.2014  23:40

    编者按:近年来,神木县人民法院执行局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全体执行干警牢固树立亲民观念,坚持做到心中装着人民,感情贴近人民,努力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当前,面对大量涌现的案件,无法预料的各种情况,承受着各方压力和不理解,他们坚守着最初的信仰,怀揣着一颗为民之心,脚踏实地、奋勇向前,风雨执行路,永远有他们的身影。

    近年来,伴随着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一场史无前例的民间借贷风潮山呼海啸般冲击着神木这个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高潮落幕、繁华褪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矛盾纠纷以诉讼案件的形式大量涌入法院。据悉,神木法院已连续多年成为榆林市收、结案数量最多的法院,执行案件也名列全市各级法院之首。2011年至2013年,该院受理案件数量以平均每年近3000件的速度增长,三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近2万件。仅今年1—10月份,该院受理案件数量更是达到空前的1.5万件,其中执行案件高达5400余件,占全院同期案件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占全市法院系统执行案件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而该院执行干警仅有30余人,人均办理执行案件180件,是全市执行人员人均办理案件数的3倍之多;有的执行一线干警甚至办案达到300多件。同时,这些案件类型呈现多样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民间借贷案件,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想法设法规避执行,导致执行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债权难以充分实现,加之申请执行人急躁、焦虑情绪日渐集聚,执行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压力。面对这场执行“大会战”,神木法院的执行队伍没有被吓倒,反而是苦越重、志越坚,逐渐历练出、锻造出了一支铁打的执行队伍……

    铁骨铮铮、不辞辛劳,群众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面对许多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因逃避债务下落不明,致使案件送达难、查清事实难、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等诸多困境,该院从执行局长到庭长到普通执行干警,无不用“拼博加拼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儿全力化解执行案件,尽力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刘云飞,该院执行一庭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小兵”,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在他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散发着无限的能量,从每天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开始,制作法律文书、外出寻找被执行人、到房管所、车管所查询被执行人信息、去银行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他总是一肩挑,楼上楼下、屋里屋外总是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有时外出误了饭点,他就方便面凑合,有时见他忙的连口水都忘了喝,嘴唇总是干裂泛着白皮儿……执行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作息规律,起五更爬半夜、没白天没黑夜地连轴转对刘云飞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遇到周末,答应好带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去玩,当事人一个电话:“刘法官,不要意思,打扰您了,我打听到了被执行人的下落,您看?”“没问题,在哪?我马上就到……”

    像刘云飞这样的青年“生力军”在该院执行队伍还有很多,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法官无悔的誓言。如果说青年法官刘云飞体现出的是超越自身的司法良知和责任感,那么该院有些执行干警则是用生命在谱写“为人民服务”精彩华章,执行一庭干警刘鑫外出寻找被执行人,由于不熟悉地形,一脚踏进焦化厂滚烫的炉渣中,他强忍钻心的疼痛,仍然招呼同事“不要管我”,把被执行人带回去再说。执行二庭副庭长李永堂,善于攻坚克难,办理“钉子案”。工作中做到“手勤、腿勤”外、“嘴勤”是他最大的特长,在他这里,从不吝啬语言,与双方当事人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经常用热情、真诚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即使做不到案结事了,也能得到当事人充分理解。在他的办公室里,经常能见到满满塞一屋子当事人,一拨来一拨走,在临近年关的腊月二十八日,这天下午他正在苦口婆心的调解案件,当事人见他脸色泛白,神情愈发恍惚,后来送到医院检查,医院竟然发出病危通知书,建议立即去西安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治疗,病情稍好转后,又一头扑进工作中。还有该院执行局老局长张振军同志二十几年如一日一心忘我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神木法院执行队伍中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们,他们怀揣着对人民群众无比深厚感情,忠诚地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固守那份对工作的执着;他们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他们踏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片闪光的足迹。

    铁面无私、穷尽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当事人在执行环节最关心的是法律文书确认的合法权益是否落到了实处,神木法院全体执行干警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实现好当事人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了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始终把及时有效兑现申请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债权作为执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执行力度,穷尽一起执行手段,努力提高案件执行标的到位率。

    工作中,他们努力确保每一起案件达到三个穷尽:一是穷尽执行措施。针对具体案情,依法用足用全法律规定的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搜查、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想方设法,力争执结案件;二是穷尽财产线索。在当事人配合下,全面深入调查被执行人所有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利,努力防止有能力执行的当事人逃避执行。三是穷尽执行方法。在运用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对当事人实施常规执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合并执行、执行到期债权、以劳抵债、以使用权抵债、公开曝光执行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去年8月,该院与公安、工商、房管、车管、土地以及辖区12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被执行人信息通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名单抄送给银行等协作部门,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制裁被执行人失信行为,对被执行人的融资、经营、消费等活动给予限制,限制其生存空间,促使其履行义务。同时各协作单位对法院的业务优先办理,简化手续,提高执行效率;

    设立“执行曝光”机制,坚决打击“老赖”行为。将规避、逃避、躲避执行的200多名被执行人信息在群众聚集的广场电子大屏上以及该院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上予以曝光。通过执行曝光机制,使被执行人处于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之下,促使其尽快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达到了“执行一件、教育一片”的目标,实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2014年1—10月,该院查封房屋600余套,扣押车辆380多辆,拘留被执行人1221人次,其中曾单日最多对11名“老赖”依法进行司法拘留。为了使查封房产及时变现,最大限度的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今年9月初,该院执行一庭干警远赴西安对一批民间借贷执行案件中异地保全房产及被执行人拒不主动腾出已保全抵债房屋的案件进行集中执行评估、搜查。在连续六天的奋战中,该院干警积极沟通、分工协作、调档取证,针对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对于各种阻碍、不配合执行的当事人、非当事人员及小区物业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说解答。全体执行工作人员废寝忘食、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西安市各住宅小区进行搜查、评估。此次执行活动中,干警共对西安市区、郊区及秦岭一带共计90余套房产进行了处置,其中强制腾房5套,搜查、评估85套。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不仅要依法执行、铁面无私,更要穷尽手段、执行到位,神木法院执行干警们正是用他们那颗赤诚的为民之心,震慑了众多“老赖”,啃下了一根根原本无望的“硬骨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铁骨柔情,伸张正义,让群众感受司法阳光般的温暖

    执行工作在合法必要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时要及时果断,但有些案件也需要执行干警们能动司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案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群众的法律意识水平,尽可能运用灵活随机调解,多做耐心细致讲法说理工作,通过自己一言一行去感染当事人,尽可能消除对立情绪,力争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2014年4月初,一位中年女性在执行干警李永堂的办公室里几度哽咽、泣不成声,原来她的儿子突遭飞来横祸,在一场车祸中被撞伤,急需后续治疗费用,否则致残。执行中,李永堂发现被执行人同样也在车祸中身受重伤,余下欠款他表示实在无能为力。了解双方情况后,李永堂认为简单对被执行人采取执行措施,肯定于事无补,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做好被执行人父母的工作,在李永堂几番促膝谈话、耐心调解后,被执行人父母终于同意代子偿还款项,每月兑现1万元。就这样,被执行人父母靠经营一家粮油蔬菜门市,每天起早贪黑,拼命挣钱,每月按时将1万元送到法院,再由李永堂兑现给申请执行人,看一沓沓1元、5元且带着油渍人民币,李永堂心理也不是滋味,他已做好给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救助心理准备…

  一个年轻人的下半生在我们法官的努力下有了比较可靠的生活保障。这虽只是法院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小事例,可是体现的却是该院执行干警的“铁骨柔情”,法律不是冷冰冰的,它是有温度的,而执行法官们正是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执行,用善良、怜悯之心向百姓传递法律的温暖。从小事入手,将“善”的理念融入到了法院中心工作中。在涉民生专项执行活动中,该院执行干警更是情为民所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法院和本院制定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放弃节假日,下定决心,为弱势群众的权益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神木法院加大对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力度,及时为一些刑事案件被害人、交通事故受害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等特困群众申请、发放司法救助金,在被执行人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确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对这些弱势群体实施救助,解燃眉之急,帮他们渡过难关,受到了当事人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