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件福建昙石山文化代表性文物亮相西安

02.03.2019  16:02
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馆 供图

  中新网西安3月1日电 (记者 田进)1日,西安半坡博物馆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通力合作,推出《海风山骨——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让西安民众感受福建地区史前时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昙石山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为东南沿海地区、海峡两岸和南岛语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昙石山遗址的四大期史前文化从少到多,由近及远向外扩展,逐步形成以昙石山遗址为核心的闽江下游史前文化圈。从这个意义上说昙石山遗址是福建海洋文化的摇篮,也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所蕴含的丰厚历史文化,对东南沿海地区,乃至中华古代文明进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馆 供图
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馆 供图

  据介绍,福建、台湾,一水之隔,地理接近,自然生态环境相似,两地密切的人文联系源远流长。在福建南部的东山岛与台湾岛之间曾经有一条“古陆桥”,使两岸连为一体。在昙石山文化时期,两地先民就不断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开始频繁的往来交流。

  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台北县八里乡的大坌坑遗址而得名,考古学家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文化的主人是来自大陆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移民。

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馆 供图

  专家表示,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凤鼻头文化,集中分布于台湾中南部西海岸及澎湖列岛。凤鼻头文化与昙石山遗址下层文化中的红陶,中层的灰黑陶、中上层的彩陶和黄瓜山文化中普遍流行的彩陶工艺水平都非常接近。昙石山文化与凤鼻头文化的彩陶各自有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流、相互影响。但从整个发展进程看,凤鼻头文化的彩陶发展相对昙石山文化更晚,这无疑体现出其受到大陆东南沿海几何纹彩陶文化的强烈影响。

  此次特展共有114件具有昙石山文化代表性的文物面向社会公众展出,件件堪称重量级。在展陈方式上,采用大量等级文物,不仅展现了昙石山先民群体劳作和生活的场景,还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器物向人们述说先民们炼泥制陶、纺线织布、入海采集的真实生活。(完)

【编辑:党田野】

陕西数字博物馆上线已达142座 网友遍及全球
  自2018年陕西数字博物馆PC端面向社会开放以陕西新闻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