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始于西安 终于开封

28.03.2015  17:43

  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国都长安,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完善。明朝达到鼎盛时期,科举重地也转移到北京。清朝末年,受战火影响,不得不把全国会试考场转移到河南开封。

  1900年,庚子之变爆发,慈禧离京避难,曾路过位于开封的河南贡院。河南贡院始建于顺治年间,屡被洪水淹没,最后于道光年间重建,其规模在清朝顺天、江南、广东、河南四大贡院中排名靠前。

  1903年,据说清政府为了笼络人心,照例举行全国会试,当时北京的顺天贡院被烧,河南贡院就成为了慈禧的首选地。

  1904年,全国会试仍在河南贡院举行。史料记载,当时的河南贡院共有11866间单人考场,考试分三场,时间是3天,考生在考试期间不能出考场半步。

  和以往会考不同的是,1904年的会考废除了八股文,三场试题分别为:中国政治史论、各国政治艺学策、不用八股文的《四书》义、《五经》义。考试结束,由18名同考官在贡院内评阅试卷,最后评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中国科举史上的末代状元、榜眼、探花即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摘自香港《文汇报》2015年2月13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