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合成新材料提升锂电池性能

02.03.2015  11:35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余彦教授课题组与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合作,成功合成一种可以实现量化生产的新材料——十三氧化六钒,该课题组通过新型结构设计,能够获得具有长循环寿命和高比能量的电极材料,能大大增加锂电池的动能,有望广泛应用于长续航里程电动汽车以及其他高能量密度电池应用领域,从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钒氧化物因资源丰富、比容量高,被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广泛研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三氧化六钒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理论比能量高达900瓦时/千克。但十三氧化六钒较难合成,导致该材料的可控制备遇到较大挑战。
      余彦小组及其合作者发展了一种室温氧化还原自组装方法,成功实现十三氧化六钒的可控制备,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上,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