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局不应成为一句空话
原二军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哪里有更好的机会,资本就会蜂拥而上,当前国内各大企业在煤炭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大规模布局煤制气项目,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
煤制气项目扎堆中西部地区,看中的是这里丰富的煤炭资源,看好的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对天然气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其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不应仅仅看到当下天然气需求的巨大缺口,也应看到这种投资热潮背后隐藏着的生态环境隐患。
煤制气对水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在“制”气过程中消耗更多的煤、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这些负面的影响都不应被忽视。如果煤制气规模仍处于较小程度时,这些负面效应有可能不会对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但当煤制气项目大规模布局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中西部地区时,这些负面效应就很可能进一步放大。
除了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煤制气项目大规模上马,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煤价下跌、天然气价格上涨,煤制气因为比较价格优势,有了发展的空间。而一旦国际油价下滑,天然气价格也将随之大幅下降。一旦这种比较优势丧失,目前短时间内一哄而上投产、建设和规划中的煤制气项目,届时将有可能成为新的过剩产能。
也正是看到了煤制气产业发展过热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隐患,国家能源局在今年7月22日发出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再次提出要“坚决遏制煤制油气盲目发展的势头”。
这份文件除了从能源转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方面严格了煤制气项目准入要求,划定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红线之外,还特别提出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严禁在煤炭净调入省发展煤制油气,适度发展产业规模;没有列入国家示范的项目,各地禁止擅自违规立项建设。
提出了“科学布局”的口号,尽管没有明确量化“适度发展”的规模,也没详细说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条件”如何保障,但说明相关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煤制气项目到处开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当前发展煤制气的热潮之下,如何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将水资源红线和生态红线等政策落实为项目禁区和高压线,是相关地方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盲目、无序、过热发展的势头才有可能被扭转。
(责任编辑:李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