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充分沟通,科学编制“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

24.07.2015  12:50

7月23日上午,省农机局局长何存贵、副局长马驰带领农机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赴省农业厅汇报全省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并就农机化项目管理体制问题与厅机关业务处室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副厅长文引学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何局长首先介绍了我省农机化发展现状,2004年以来,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农机化事业经历了十年黄金发展期,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农机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大跨越。综合分析,我省农机化发展依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极不合理。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老旧机具多,新型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型复式机具少。二是农机化水平仍然偏低。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全国第19位,呈现“两高两低”特征。即关中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陕南陕北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其他作物及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低。三是农机化组织方式严重滞后。全省仅有78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小、装备差、效益低,还存在农机具的“住房难、看病难、行路难”问题。四是农机队伍素质亟待提升。由于体制、历史等原因,全省农机系统机构和职级设置较为杂乱,装备差,投入不足,服务手段、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陕西“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将紧紧绕一条主线(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突出一个重点(农机化重大项目),培育一个载体(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强化一个保障(农机公共服务能力),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投资19.1775亿元,主推“十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实施“十大”农机化重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机总动力达到3000万千瓦,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文引学副厅长对农机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农机局提出的相关建议,现场协调讨论,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此次沟通协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必将为推进“十三五”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计财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