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技创新引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15.12.2015  13:18

2015年12月4日《陕西日报》第一版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随着建设创新型试点省份的推进,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全省科技进步指数居全国第7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从2011年到2014年,我省共有12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D打印、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全国领先。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吨位自由锻造油压机及世界最大夹持力矩的全液压锻造操作机,整体装机水平世界领先;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标志着我省在深层石油勘探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华电集团启动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填补了甲醇制芳烃工业化技术的空白,使我国煤制芳烃大型产业链基本成型。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截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创新型企业956家,168家大型企业参与创新型企业试点。其中,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成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21家,位列全国第9。省属企业组建研发机构334个。省属企业拥有科研人员2万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0余人。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8家,其中创新型企业61家。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也随之不断增强。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中,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省技术交易额的比例超过50%。企业专利授权占全省总量的53.8%,企业专利申请占全省总量超过60%。
  全省高新园区、创新基地成为带动辐射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5%,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省上市企业的主体和重要后备资源。6家研究院相继成立,陕西科技控股集团、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成功组建,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安光机所光电产业园有望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引发的“三星效应”,为加快发展我省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机遇。中兴通讯将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落户陕西,标志着西安高新区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手机产业链,打造千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态势。同时,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成为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新建渭南、咸阳、宝鸡、沣东新城等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与省中心联网运行,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我省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在规范政策法规、创新科技投资体制改革、金融要素支撑科技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技和金融结合取得显著成效:设立了西北地区首家专业科技支行——长安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设立的国内第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西北地区第一支天使投资基金——西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西部首家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创业中国股权众筹平台”开通运行。同时,我省建立了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省级孵化器28家,在孵企业达285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3000家。建立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117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0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1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六。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