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期在多项学术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7.07.2015  20:5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期在学术研究等领域取得多项进展。             ——人文学院延安精神研究课题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立项。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刘建伟副教授负责的《高校运用延安精神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支撑及长效机制研究》课题获得重点立项。该课题力图将红色精神特别是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特质和道义力量,重新认识延安精神的价值涵养和价值引领功能;通过对高校运用延安精神涵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学理阐释,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新视角、新思路;通过构建高校运用延安精神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和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以具有延安精神基因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探索运用延安精神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般性规律。本次公布的立项课题名单共包含省内25所高校,其中重点课题10个,一般课题10个,自筹课题5个。课题旨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创新我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工作。省委高教工委将委托陕西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采取专家指导、中期检查、成果验收等形式,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             ——该校83届激光技术专业校友吴志清晋升空军少将军。 据空军政治部机关报《空军报》7月23日报道,7月21日,空军将官军衔晋升仪式在京举行,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宣读中央军委命令,空军政委于忠福主持仪式,21位军官晋升军衔。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3届校友、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参谋长吴志清由空军大校军衔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据悉,吴志清现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参谋长,1983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激光技术专业。历任学员、技术员、高级工程师、技术室主任、技术部副部长、团站长、参谋长等职。在从事的科研技术工作中完成数次重大项目革新,完成了多型武器装备科研实验任务和多项军队重大演习演练任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二级学会优秀论文奖;多次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荣立三等功四次;获被评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全军优秀参谋长。             ——常新教授专著获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资助出版。 近日,该校人文学院常新教授学术专著《李柏评传》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关学文库》并资助出版。据了解,《关学文库》由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担任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担任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原校长,现任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和著名关学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担任总主编。该文库集中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近30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包括文献整理类、学术研究类,共计40种,47册,约2300余万字。《李柏评传》是常新教授201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李柏思想研究》的增订版,该成果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明清之际关学代表人物李柏思想的学术专著,出版后在关学研究领域获得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2012年入选《关学文库》,后按照《关学文库》相关要求常新教授对成果内容进行增补,以《李柏评传》为名于2015年1月在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已公开发行。             另外,由常新教授主持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项人文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如期一次性顺利结题,结题等级为良好。该研究成果从生态学和文化史的角度,用文化元素还原方法对明清关中(明代和清代前期陕西和甘肃尚未分治,关中地区代表了明清陕西文化)文学进行系统研究,填补了明清关中文学断代史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该研究成果30余万字,已和国内人文社科权威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预计2016年公开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