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改革需重塑“政事关系”

28.11.2014  10:42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对《方案》给出各自解读。由于具体措施尚未公布,对于改革如何落实到位、改革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将会产生哪些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靴子落地”,也着实吊足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胃口。

      从已经公布的内容看,“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专业机构”等关键词,是本次改革的亮点,也是重点。不难想象,这些改革措施的贯彻,会带来原有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权责关系和利益的重大调整。

      改革的方向已定:政府将“往后退一步、往高站一层”,科技计划管理由专业机构“接棒”。接下来如何落实是关键,专业机构怎么变得“专业”?政府“退一步”之后干什么?政府和新成立的专业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难点”。

      当前,直接管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主体既有政府机关,又有事业单位,二者在科技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并不清晰。加上很多部门都有自己单独的科技预算和计划管理机构,这就使得直接的计划管理职能散落的更加分散。要把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整合成统一清晰的“政府+专业机构”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其难度可想而知。

      本次改革虽属科技领域,却也显露出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一个老问题,即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的问题。通过事业单位这种“准公共机构”模式提供公共服务、行使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以解决市场失灵,本无可厚非,国外也确有类似我国事业单位的组织。但是,事业单位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政事分开”。既然是为做事情成立的,就应保证其做事的独立性。我国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主要体现为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也多按政府科层化模式管理,“泛行政化”必然导致其专业能力建设不足。

      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图对存在问题进行回应。无论是公益一类还是公益二类,其改革思路是清晰、一致的:让事业单位把事情做好。对于科技计划改革来讲,把复杂、专业的科技计划管理职能交给企业或社会组织,短期内恐怕还不现实,事业单位模式仍可能是专业机构的归宿。既然改革无法一步到位,那么,为适应新的计划管理体系而构建政府和专业机构间新型“政事关系”,就成为落实改革必须要牵的“牛鼻子”。

      纵观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实践,“政府+专业机构”模式已经走向成熟。无论是英国的研究理事会、美国的高级研究计划局,还是德国的项目协调管理单位,都以专业化作为建设方向,尽量淡化行政色彩。这些机构通常由融合了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的理事会管理,在人员招聘、计划分配、项目组织方面具有较大自主权,对其评价主要看资助效率。科技行政部门的角色体现为宏观政策制定,以及在整个财政的大盘子中争取更多的科技预算等,科技政策和计划管理间存在着清晰的边界。

      从“科学的春天”到“面向依靠”,从“科教兴国”到“创新驱动”,回顾我国每一轮改革,科技的改革总是走在前面。如今,由科技计划改革引领全面“政事关系”重塑的机会再次出现,本次科技计划改革能否担当重任,我们将拭目以待。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