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调研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4.04.2017  12:28

  3月29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到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调研,并召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办公室”)副主任李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副市长、北京办公室副主任隋振江等一同调研。

      万钢一行来到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展厅,听取研究院建设发展、代表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情况介绍。座谈会上,市科委代表北京办公室秘书处汇报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和创新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工作情况,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新主体代表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万钢在座谈会上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是推进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的“落实年”。当前,各项政策措施抓落实就要深入调研,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问”来“找典范,做案例,查问题,寻答案”。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有四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能不能让相互封闭的高校、院所的成果和人才走出来;二是怎么样在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上连条线;三是怎么样把人才的教育和创新实践、创新梦想之间开条路;四是怎么样把国际合作和创新创业之间搭座桥。他表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探索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实现了三个协同:即产学研创的协同,教育、研究、创新创业之间的协同,国际合作与创新创业的协同;创造了四个方面经验:一是集成各方研究形成原创,二是聚集国际的成果到协同院转化,三是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的创新创业,四是北京研发和全国的转化。

      万钢对北京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北京市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了新型研发组织作用,通过创新的本身优化了创新创业生态,有力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有关经验应该总结宣传。他强调,下一步要认真研究6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政策措施。一是民非公益机构的体制的改革问题,二是研发政策、创新政策和自贸政策的结合问题,三是无形资产评价备案的方式问题,四是奖励纳税能作为一次性收入问题,五是研发业绩作为招标业绩的问题,六是中央、地方和企业、社会对于重大项目协同支持问题。

      最后,万钢对协同创新研究院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建议研究院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建,二是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三是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四是深入探索科技研发的PPP模式。

      隋振江在讲话中强调,北京市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站在更高层面提高认识、系统谋划,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隋振江指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态势良好。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2005年,科技部、北京市共同支持推动成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开展高水平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机制方面迈出新步伐。支持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打造市场化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石墨烯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筹建发展。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加强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沟通协调,积极服务和承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充分发挥中关村“1+6”创新平台的作用,聚集人才和成果,推进创新政策落地实施。加强政策研究与集成,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创新发展司、资源配置与管理司、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社会发展科技司、国际合作司、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负责同志,北京办公室“一处七办”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创新主体代表参加会议。

      据介绍,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是在北京市科委、海淀区共同支持下,以北大、清华、中科大、北航、北理工、农大、中科院等14家科研单位和商飞、新奥等100多家行业龙头及高科技领军企业为基础成立的。协同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开放、集团化方式,致力于打造“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心,并最终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中心”。研究院成立以来,累计启动科研项目134项,包括“仿真软件”、“外骨骼机器人”、“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项目。目前已有92个项目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已孵化设立高科技公司33家,吸引社会总投入近9亿元,以创新支撑创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