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让我们拥抱智慧生活 - 访省科协党组书记呼燕

23.09.2015  16:52

2015年9月16日《陕西日报》3版

      本报记者 张梅
      记者:很荣幸在今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能与您畅谈科普。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请您谈谈,科普工作与我们当前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系?
      呼燕: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早已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于十万个为什么了,而是需要更多的了解前沿科技,特别是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以此来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便捷、舒适、安全的智慧生活。2014年,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全社会形成了创新创业高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那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大力做好科普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好科普工作,是党和政府赋予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发展科普事业,是使科技惠及亿万民众的利民工程。多年来,省科协不断探索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在各项科普工作中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同时,省科协还积极探索提高科普能力建设,紧抓大科普概念,为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提升我省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那么,科普如何顺应“互联网+”的新时代?省科协进行了哪些尝试,让老百姓了解科技,更好地运用科技,享受创新的盛宴?
      呼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为生产服务,过渡到提升科学素质,为高度便捷的生活服务,甚至是为精神需求服务。经历了功利性科普向科学文化理性科普的转变,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科普需要精准。精准科普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准确细分公众、准确定位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准确满足公众个性化的科普需求。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要给科普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科技知识在网络传播,使受众更广、服务更精确。
      省科协一直在探索研究网络科普的发展战略、工作体系、运行机制等,也逐步在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尝试推动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搭建网络科普互动平台,开展科普精准推送服务,打造和运营“陕西科普”品牌等,真正体现出“互联网+科普”的概念,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建立科普移动终端,通过陕西科普网站、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网上社区科普大学等在线平台,整合科普资源,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包括科普期刊、网站、微信、微博、移动终端在内的多渠道传播,打造“陕西科普”全媒体科普品牌。
      记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牵头单位,省科协如何发挥作用,推动全省创新创业的发展?
      呼燕:推进全省创业创新发展需要各行各业都以此为目标,脚踏实地做工作。我们科协在这项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省科协是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牵头单位,联合其他27家成员单位,形成合力,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具体说来,省科协将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为主线,着力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服务、科普阵地与条件建设、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科普人才建设和科普产业发展,积极优化《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科学普及宣传教育活动中。
      记者:每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科普品牌活动,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特点,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创新?
      呼燕: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于9月19日—25日在全省开展,活动主题是“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在初期设计活动时,我们重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新常态,重点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二是围绕创新成就我梦想,不断创新科普活动方式,使公众体验创新,吸引公众积极创新、大胆创意。三是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新技术开展科普活动,使公众了解科技创新对未来产生的巨大影响,体现智慧生活的概念。
      因此,今年的活动将更加注重社会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尤其是全国科普日网络在线行动,将组织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其中,不仅有“科普中国”在线影视节、“请留下你的科普足迹”、“科普随手拍”等互动活动,还有青少年在线科学体验活动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