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主要河流省控水质自动站将投入使用

27.04.2020  12:51

  本报讯 (记者 汪曼莉)4月26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我省在秦岭地区主要河流建设的10个省控水质自动站即将投入使用。同时,我省还将开展秦岭北麓面源污染遥感监测,这将填补我省面源污染监测的空白。

  在秦岭地区主要河流建设的10个省控水质自动站,将全面快速测定河流水体环境质量、反映污染状况、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保障秦岭水生态环境。

  据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高雪玲介绍,秦岭北麓面源污染遥感监测将以流域陆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为核心,构建秦岭北麓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评估模型方法体系,掌握流域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面源污染来源,通过小流域地面监测验证示范工作,为该流域陆源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政策支持。

  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已建成近600个各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对空气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环境污染物开展实时连续监测;在全省101条河流和11个湖库设置了235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手工监测断面(点位)及7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初步建成了由929个国控监测点位和234个省控监测点位组成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我省还对132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24个10万亩及以上灌区农田灌溉水、228个20吨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开展了监测,完成了4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及全省所有县(区)和典型生态区域的生态状况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