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麦田产出300余万元二次收益

18.06.2015  10:11

秦都区麦田产出300余万元二次收益

本报讯 (记者  齐卉  通讯员  苏艳利  姚联营)6月7日,正在收割麦子的秦都区渭滨办陈北村一队农民王震明说,今年他家的麦子颗粒饱满,颜色橙黄,亩产少说也在400公斤以上。另外,今年他采用农机站指导秸秆打捆技术,秸秆还能有另一份收入。 

王震明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一亩小麦除去化肥和农资投入,一年到头实际收入也就是300元左右,现在有了捡拾打捆技术,一亩地的秸秆还能再卖130元,小麦纯收入提高了快一半呢。” 

为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群众科学处理秸秆,秦都区在麦收期间,组织16台秸秆打捆机进行机械化回收利用,指导农民将小麦收割后的秸秆作为造纸、养牛的原料出售,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 

“秸秆综合利用,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改变了群众的生态观念。农民对秸秆从不敢烧变成了不愿烧。”秦都区农机管理站副站长曹小建说,今年秦都区小麦播种面积8.57万亩,可产秸秆约4万吨。目前,已粉碎还田约8万亩,计划推广捡拾打捆5000亩。 

据测算,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等于给土地施肥,每亩秸秆的价值在35元左右,还田8万亩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282万元。通过捡拾打捆,能捡拾起来的每亩约0.4吨,每吨价格300元,每亩秸秆可卖120元,5000亩地可产生经济效益60万元。在秸秆还田和捡拾打捆两项技术中,秦都8.5万亩小麦秸秆,将产生342万元的二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