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科大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

24.05.2016  20: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任务, 用智慧、力量和热情助推精准扶贫。             一是深刻领会党中央扶贫精神。 2016年寒假,该校启动实施大学生“千村万户”脱贫攻坚调查活动,组织近1000名师生深入全国28个省(市)800个村庄,对5000多个农户进行关于扶贫政策的专题调查。在此次调查实践中,问卷内容覆盖了农民收入来源方式、农民对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民对扶贫政策的迫切需求、农民对扶贫成效的满意程度、“五个一批”计划、脱贫后的期盼等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较为科学和标准化的问卷调查任务,还需要围绕农村精准扶贫等焦点问题提交调研报告,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进一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广泛参与人才扶贫。 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博士服务团、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项目,引导青年人才到贫困地区贡献聪明才智、创造青春业绩。目前该校已选拔12届310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陕西、新疆、西藏等农村基层服务。其中,有40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商洛市丹凤县开展扶贫接力行动。             三是扎实开展生态扶贫。 该校义务环保协会连续14年开展“保护母亲河”环保实践活动,活动把渭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焦点,通过探究渭河水文水利水环境的科学奥秘,查找渭河环境治理之路,从而以实际行动推进渭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该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连续10年开展秦岭青年使者活动,组织广大学生深入秦岭社区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宣传秦岭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生态文化知识,增强当地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四是切实做好产业扶贫。 学校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学科人才优势,连续5年暑期选派260名大学生到陕西省百强养殖场、专业合作社担任场长(理事长)助理,促进现代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学校每年选派1600余名农学、园艺等涉农专业的学生到杨凌周边的90个农业合作社开展"田园使者"科技支农志愿服务活动,在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设计、物流销售等重点环节切实做好服务。秦岭青年使者在秦岭各社区积极发掘和发展一些新兴农业产业,引入了蜜蜂养殖、农家乐、中草药、经济林种植等可替代生计,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