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29.12.2014  19:17


      12月初,渭南市农机局组织对全市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农机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从检查情况汇总看,技术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广泛。2014年全市共建设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万亩示范田10个、千亩示范田2个,建设对比试验12个。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73.9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58%;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89.07万亩,秆综合利用率85.14%,全市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85.36%;

二是机具推广数量大、品种全。2014年全市完成引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具7168台,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73335台,其中:小麦收获机7281台;玉米收获机3370台;玉米硬茬播种机16848台;旋播机3999台;各类型小麦少免耕施肥播种机2230台;秸秆还田机10612台;青贮收获机158台;捡拾打捆112台。全市共加工秸秆饲草124.55万吨,其中:小麦秸秆捡拾打捆32.40万亩,小麦秸秆捡拾32.4万吨;玉米秸秆青贮收获51.07万亩,玉米秸秆饲草青贮加工83万吨,加工其他饲草9.15万吨;

三是舆论宣传全覆盖。2014年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出动宣传车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资料和倡议书,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统计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9场次,培训594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28万份,悬挂横幅397条;出动宣传车132台次,宣传150场次;

四是执法监管力度大。市县镇村逐级签订军令状,村组成立“红袖标”查询队,设立秸秆禁烧监测点,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把禁烧秸秆提升到法律高度来认识;

五是农机装备唱主角。广大农机人带机具、带技术、带补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活动,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作用明显,收效显著;

六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生力军。2014年全市共完成新建农机或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合作社 10个,它们以农机装备为载体,通过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引领和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助推项目实施和任务完成。

 

省农机推广站    渭南市农机推广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