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三届“之江科学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

13.12.2016  12:06

   11月19至20日,由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温州大学承办的温州大学先进材料与产业技术高端学术论坛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三届“之江科学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久俊、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温州市副市长陈建明等专家和政府代表,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的近30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纳米生物医学的最新进展进行专题研讨。
      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久俊在题为《二氧化碳电还原合成低碳燃料: 挑战与展望》报告中介绍了CO2电化学还原产生低碳燃料的应用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他从目前人类活动打破自然碳循环产生了高排放量的CO2的现状出发,指出目前在CO2循环利用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高成本、高能耗、技术不成熟及工业应用不广泛等,进一步介绍了其团队在CO2电化学还原产生低碳燃料的最近进展,并以产生甲酸为例,详细分析了整个CO2的利用过程及产生甲酸的原理。张久俊院士指出,采用电化学方法还原CO2产生低碳燃料具有过程较为简单、整个过程不消耗电解质、电能来源相对丰富及产物种类多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科技部973液流储能电池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华民就“液流电池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应用”做专题报告,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讲解了液流电池的技术原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特点和关键技术材料。它提出,液流电池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电池材料、核心部件、储能系统和应用领域四个层面,根据面临的具体挑战性问题设定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在技术突破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据介绍,全钒液流电池在输出功率为数百千瓦至数百兆瓦,储能容量为数百千瓦时至数百兆瓦数时以上级的规模化固定储能场合,液流电池储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大规模高效储能技术的首选技术之一。
      会上,温州大学-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温州大学与地方产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据了解,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将重点围绕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制造系统与自动化装备、装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工程等技术领域开展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引进和汇聚一批面向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孵化出一批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