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筛选出特异针对点突变蛋白的适配体

10.08.2015  12:23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单革教授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新的筛选方法,从而筛选出能特异针对具有细微改变(比如单氨基酸残基突变)蛋白质的核酸(RNA)适配体。该研究成果于7月2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RNA适配体是人工合成及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小分子、蛋白质,甚至完整细胞的非编码RNA。RNA适配体的筛选利用了足够复杂的RNA序列库所具有的类似抗体一样的结合多样性和特异性潜能。RNA适配体概念和技术是由Jack Szostak(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于1990年提出的,但此技术提出二十多年来,尚未能筛选到特异识别单氨基酸残基突变蛋白质的RNA适配体。
      单革实验室利用发明的差异筛选的方法,以肿瘤当中常见的p53点突变蛋白为靶标,筛选出特异识别点突变蛋白而不结合野生型p53蛋白的RNA适配体。更加有意义的是,此RNA适配体在培养细胞及裸鼠载瘤实验中,均能有效抑制p53点突变蛋白促进肿瘤的功能。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陈亮博士,主要为其博士论文工作。研究得到了生命科学学院王均和朱涛实验室的协助,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基金委、以及中国科大非编码RNA功能及功能机理创新团队的经费支持。
      近年来,单革教授实验室在非编码RNA领域研究方面,已经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2)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2015)等杂志发表数篇重要研究论文。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