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玉米粘虫防控形势严峻 全力打好防虫保粮攻坚战

26.08.2016  17:05

7月28日——8月1日,市、县植保部门对三龄后玉米粘虫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面积普查,总体轻发生,潼关县秦东镇、太要镇、安乐乡和华阴市罗敷镇、华山镇等5个乡镇12个村偏重发生,对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全市发生面积31.2万亩,约占玉米总播种面积7.6%;达到防治指标面积4.4万亩;重发面积0.93万亩。

今年玉米粘虫发生总体特点,一是玉米粘虫密度高,严重的田块每亩虫口达到2.5—3万头,每株平均8—10头。二是粘虫虫龄大,三龄后成虫个体达到50—60毫米左右,药防难度大。三是粘虫蚕食玉米速度惊人,2万头3天可蚕食完一亩,叶子全部被吃光,成为光杆,导致玉米绝收。四是玉米属高杆作物、密度大、喷药难度大。

虫害发生后,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一是迅速组织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市农业局张金荣局长对此非常重视,亲自安排部署防控工作,8月2日深入潼关、华阴虫害现场与农民群众、基层农技干部、省植保站专家交流,共同分析研究防治工作。市农业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玉米粘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渭农业发﹝2016﹞45号),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扩大技术宣传,强化工作措施,开展科学防治,努力夺取秋粮丰收。市农业部门由农技中心刘博主任、何四德副主任分别带领植保站、农药所业务骨干组成虫情调查督导组,深入田间实地查看虫情,检查指导防治工作。

二是及时启动重大病虫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在虫灾发生第一时间,迅速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采取机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对虫口密度大的用飞机统一防治,并发动群众防治,弥补机防的死角和不足。制定科学用药方案,指导农民群众选好药、用好药,增加浓度、增加用量、增加次数。广泛开展宣传,向虫情严重乡镇发送防虫紧急通知,通过手机短信,利用宣传车、电视移动字幕等手段广泛宣传动员群众。

三是积极组织统防统治。目前已在华阴、潼关组织发放农药20多万元,发放植保器械50台,调用植保无人机19架,大型植保直升机1架,组织开展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截至8月3日全市已经防治2.8万亩,5000亩重发田块已防治两遍。

当前,虫害发生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玉米粘虫已经处于5、6龄为主时期,虫体抗药性增强,加之玉米又是高杆密植作物,防治难度大,在一定程度影响防治效果。目前秋粮长势良好,但粘虫危害极大。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已引起高度重视,把打好防虫攻坚战作为当前保秋粮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体动员开展防治工作,确保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