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拆迁棚改才能“不变味” 造福更多人民群众

09.12.2015  10:05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地将部分质量好、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老楼纳入棚改范围,引起当地群众“棚改是不是变了味”的质疑。   棚改通常是连片拆除,整体推倒,建起高楼大厦,但这种连片开发存在“误拆”现象。一些质量过硬的老楼、房龄较短的新房、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被一古脑儿“通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棚改范围之外,一些夹杂在高楼大厦间的破旧房屋、临时建筑却被遗忘。居住在此的居民急切地盼望拆迁改造,由于地块商业价值有限,却难以吸引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关注。   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都应该属于棚户区。那些夹杂在高楼大厦间的破旧房屋、临时建筑也应该属于棚户区,是地方政府改造的对象。地方政府在对棚户区实施连片改造的同时,也应将这些零星破旧房屋、临时建筑纳入城市“棚改规划”,实行“定点拆除”。   自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思路后,精准理念深入人心。在城市棚改过程中更应该讲究“精准”,摸清危旧房屋的底数,制订详细改造计划,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开展旧房改造工作,该拆的拆、该保的保、该改的改、该修的修,避免大拆大建,将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到必要的城市升级改造中,造福更多人民群众。(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