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启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18.05.2022  10:47

  西安博物院馆藏的三彩腾空马(唐代)。 (资料图片)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浓缩,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市文博系统启动系列活动,邀您共同走进“博物馆之城”,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已成为西安的“金名片

  作为声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59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8座,行业博物馆50座,非国有博物馆71座,馆藏文物或遗迹从1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遗址,到夏商周秦汉隋唐,再到近现代革命遗址,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秦代的嵌眼纹玻璃鎏金神兽形青铜饰件。 (首席记者李明摄)

  “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全力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再提速。

  近期,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二、三厅展区提升改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00多家外媒纷纷报道,全球总访问量超过2.25亿人次。“博物馆之城”已成为西安享誉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提升改造后精品陈列全新亮相

  今年,市文物局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陈列展览、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活动;全市线上开展“西安市博物馆成果视频展示”“因为博物馆爱上西安城摄影征集大赛”“5·18古迹遗址文化派对国际博物馆日之世界博物馆云相会”“对话:数字化与博物馆的力量”“丝路光——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特展、云游博物馆等60余项精彩纷呈的活动,旨在让博物馆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博物馆、参与博物馆、融入博物馆,全面展现博物馆的蓬勃力量。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文博系统将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同时,市文物局分别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高校学科优势资源、媒体运营资源与文博行业资源以及重点博物馆资源之间的强强联手,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全市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资源,以历史、艺术等为主,推出“大汉中枢丝路起点——未央宫的前世今生专题陈列云展览”“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产品系列设计与展览”等10多个原创特色展览;备受瞩目的西安博物院历时5个月全面完成基本陈列二、三厅展区提升改造,1100余件/组馆藏文物精品全新亮相,全面展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市文物局举办了以“发挥博物馆力量讲好文物故事”为主题的全市文博系统讲解比赛,23位来自全市文博系统的优秀讲解员分别获奖,10名讲解员、6名志愿者分别被授予“西安十佳金牌讲解员”和“西安最美文博志愿者”荣誉称号。同时,西安市举办第一届(2019-2021年度)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评选活动,28家博物馆共35个陈列展览参与评选活动,评出优秀奖10名。(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庞乐)

  “丝路琉光——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特展开幕

  大量珍贵玻璃器首次亮相古城

  游客参观“丝路琉光——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特展。(首席记者李明摄)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今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西安博物院建院15周年纪念日,西安博物院于5月17日正式开启“丝路琉光——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特展。展厅里,横跨古埃及、西亚、中亚、东亚各地的360件/组珍贵玻璃器文物,穿越历史、汇聚一处,以流光溢彩的视角,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和长安地区的多彩文化,以及文化交流互鉴的灿烂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玻璃的地位曾一度非常高贵,最为独特的是,中国古代玻璃自出现伊始,就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

  展览展品由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325件/组玻璃器,以及西安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35件/组古代长安地区出土的玻璃器共同构成,参展文物总计360件/组。其中,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玻璃器系首次在西安展出。这些玻璃器文物,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14世纪,地域跨越古埃及、西亚、中亚、东亚各地。

  从迈锡尼地区出土的涡卷纹铸造串珠,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双耳壶;从希腊化时期的双耳瓶,到曾盛行于东地中海地区的玻璃珠……在展陈灯光的映衬下,一件件玻璃制品或雕琢细腻,或清透光亮,数千年的晶莹光华依然熠熠斑斓,讲述着文明的故事。

  此次特展以《炉火初燃——玻璃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光华璀璨——玻璃艺术的变革与飞跃》《璃彩流转——丝路玻璃的交流与互融》三个单元为脉络,通过玻璃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玻璃艺术的发展特点。在《璃彩流转——丝路玻璃的交流与互融》单元,聚焦了参观市民的最多关注。西安博物院助理馆员王璐告诉记者,这一单元也是本次特展的最大亮点,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玻璃器,呈现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和长安地区的多彩文化,特别是文化背后的交流与互动。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8月18日。(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AR观展、沉浸式体验、机器人导览、社教读本引入……

  博物馆还可以这么“

  你习惯怎么逛博物馆?是一个人独步寻觅,还是跟着导游边听边记?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7日,西安博物院举行了博物馆开放日体验活动,一系列“打开”博物馆的新方式被正式推出。戴着AR眼镜看展、沉浸式互动体验、机器人导览、社教读本引入、“云端”看展……越来越“智慧”、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有参与感的博物馆参观新玩法,为西安市民走进“博物馆大学校”提供了更多途径。

  大唐宫廷茶礼展演。(首席记者李明摄)

  “你好,我是博物馆机器人,你需要我的帮助吗?”走进西安博物院博物馆大厅,一位“方头方脑”的小个子机器人,礼貌地发出问候,它是这座博物馆里的“新员工”。与机器人对话,或者点击它“脸上”的触摸屏,不仅可以聆听西安博物院和馆藏文物的详细介绍,还能与卡通化的古人合影留念。

  在大厅另一角,不少市民游客对新增的AR眼镜租借服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戴上眼镜后,鎏金走龙、三彩腾空马、史君墓石椁等西安博物院“明星文物”的前世今生、历史故事,立即被科普画面清晰生动展示于眼前。

  在“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互联网”等领域进行新尝试,并让各种云直播、云观展、云学游等线上游览方式,成为新展的“观展标配套餐”。记者了解到,今年是西安博物院建院15周年,15年来,西安博物院以“让文物活起来”为指引,通过推动藏品数字化,编写趣味校本教材,推出线上展览与云课堂,开发多种类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让博物馆变得生动有趣。

  在开放日活动中,西安博物院最新推出的AR智慧社教读本《重回长安》也正式亮相。书中将丰富多彩的唐人生活“浓缩”成6个主要方面,分别以主人公崔大人一家四口的生活场景来集中反映,同时利用AR技术手段对读本知识内容进行延伸,实现博物馆课程碎片化教育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年,西安博物院还将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展示方式,引入复原大唐宫廷茶礼的大唐皇家茶宴项目,并在文博文创领域新增以馆藏珍品为主题元素设计的“粉彩错金银虎啸凤吟系列”“民间高手”“马上祝福”等系列文创产品。(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博悟·未来

  同学们在汉阳陵博物院讲解员指导下体验数字化文物探索互动游戏。 (首席记者李明记者王燕摄 )

  5月17日下午,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碑林区南门小学、耳朵里的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博悟·未来”主题活动在南门小学举行。孩子们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领略汉文化魅力,逐渐树立起文化自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市3000余辆公交车上的6000块移动屏幕同步播出。

  活动现场,嘉宾为“我们都是汉朝人”寒假线上主题学习营优秀作品、坚持打卡30天的学生代表以及汉风小使者分别颁发了奖品和徽章。结合“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同学们依托数字化科技,生动演绎了主题话剧《文物“活”起来了》,通过“文物会说话”“文物会表演”“文物会游戏”3个板块展示博物馆的魅力。 (西安报首席记者李明记者王燕)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