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施政于民 7年完成城乡发展140件实事

05.02.2015  10:56
  2013年底的“万人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3.7%的人要求对河堤路棚户区进行改造。该项工程列入紫阳县2014年20项重点工作。目前,该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东段拆迁73户13000余平方米,西段外侧拆迁正在筹备。   从2007年开始,紫阳尝试、推行一系列举措,大范围、多层面的拓展问计问政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每年据此确定20件惠民实事。目前,为完成承诺的140件实事,紫阳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赵正永同志在紫阳调研时说“你们连续几年问政于民,施政于民,十分可贵,很有成效!”   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政府工作和群众要求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紫阳在积极引导民意入政方面下足了功夫。   每年“两会”前夕开展“万人问卷”调查,内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发展等方面设置选题,并结合各个时期工作重点不断充实完善,最后还在每个选题后面留有空白栏。调查形式从传统的座谈、走访和书面问卷延伸到政府网站设立专门频道、民间网站固定板块、QQ群、微博群、领导干部个人信箱等开放式电子信息平台。   作为收集民意、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紫阳在县城广场醒目位置还公布了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照片、手机、办公电话和分工;全县所有办公场所都公布了干部职工电话。鼓励群众通过电话或短信随时反映诉求。累计接听和处理群众来电、短信6万多个,大多妥善处理。   为便于工作落实,把握服务群众的着力点,2011年以来,紫阳又陆续采取三项措施: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开通“4411111”政务便民热线电话。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小困难小问题从这个渠道得到迅速化解,极受群众欢迎。   县上陆续投入700多万元对县城大小街道及背街小巷进行全方位“美容”:主街道平了,路灯亮了,小巷道土坡路也变成了一级一级的台阶路。大树进城,鲜花上街,县城绿化覆盖达36.3%,人均拥有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   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宛如缕缕阳光照到群众“心坎上”,温暖着每一个紫阳人,迅速融化了凝结在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互不信任的坚冰,干群关系真正实现了水乳交融。从2010年起至今,该县已连续4年实现“零上访”,还获得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称号。(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