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践行群众路线 基层部门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29.10.2014  19:01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今日点击》)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千方百计服务群众,这样的口号说起来大家都很熟悉。如何让文件落到实处,把口号变成行动。《点击回放》,一起到安康市紫阳县看看他们的做法。

相关新闻:

紫阳建包组联户制度 群众满意率挂钩干部选拔任用

紫阳的做法给更多地区带来哪些启示?如何让干部把心思都花在群众身上,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观点面对面》,来自紫阳的践行者和公共管理方面的专家将作客直播间,畅谈紫阳带给我们的启示。

听众朋友,如何实现基层部门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安康市紫阳县的做法是,建立包组联户制度,把干部的选拔任用直接与群众的满意率挂钩,干好干坏村民说了算,用谁不用谁民意说了算;同时,紫阳县还设立政务中心,推行政务服务‘全程代理’,紫阳县的这些做法对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观点面对面》,听听专家的观点。

嘉宾:

紫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成彦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刘文沛

主持人: 我们先听听两位听众的看法——

听众: 我觉得紫阳这种让干部深入基层,走到村民家里的做法非常好!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政策都是空中楼阁难以执行呢?就是因为好多干部都把自己给架起来了,和老百姓的生活完全脱节,所以才会制定出那些可笑不可行的政策。因此,紫阳的做法应该好好推广!

听众: 紫阳的节目我看了,说真的挺震惊的,不敢想现在的干部居然能给群众服务到这种地步,连家长里短都要管,这种程度我估计是超出很多人意料的。但是有一点我比较好奇:干部们都管了这种芝麻绿豆了,那大事情谁来做呢?

那么紫阳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包组联户制度?为什么会实行这个制度?当初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后来的实践效果又如何?

谢成彦: 紫阳县是从2008年底开始全面推行干部包组联合“五个一”机制的。这是缘于税费改革后,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日益减少,国家惠民政策逐年增加,群众诉求日益膨胀,加之襄渝铁路复线建设和包茂高速紫阳段等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引发的征地拆迁等利益纷争逐年上升。在2006年到2008年期间,紫阳县呈现出各类矛盾叠加、纠纷多发,干群关系渐行渐远的被动局面,紫阳成为全市有名的信访大县。为打破这一僵局,我们通过深入研究思考,决定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干部为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彻底解决社会管理中的这些矛盾,由此而产生了干部包组联户“五个一”机制。当初在设计这一工作机制时,做了三个方面探索:一是打造常态化服务群众模式,拉近干群关系;二是建立贴心制度保障,激发干部服务群众自觉性;三是强化科学考核评价,确保服务群众的长效型。

经过6年多的实践,得到了很多收获:一是实现了维稳的目的;二是实现了便民的目的;三是实现了育人的目的;四是实现了发展的目的;五是解决了县以下层面,群众路线如何走、走多深、走多远。

主持人: 刘老师,您作为一个学者,怎么评价紫阳的这种做法?

刘文沛: 紫阳县的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示范效应,值得肯定。从刚才群众的回访来看,对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协调群众纠纷,为民排忧解难的做法是非常满意的,所以我觉得紫阳县的这种干部包组联户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群众满意的工作机制。这个制度改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从村到组到户,责任到人,可以说干部真正地深入基层,将群众路线实践的很彻底,使群众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服务"的亲切感!以群众的满意作为干部考核机制,可以说,群众的满意就是干部的利益所在,将群众的利益和干部的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良性的共赢的机制,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

基层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干部包组到户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彻底化解矛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我国信访制度的补充,同样都是解决问题的制度,但是实现了从群众主动"上访"向干部主动"拜访"的转变,有效地缓解了基层矛盾,实现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我觉得紫阳县的这种制度创新模式值得充分肯定。

主持人: 看了记者在紫阳的实地体验,找各个职能部门真是不容易,我们就更觉得设立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可贵。我们的听众也就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听众: 我首先要为紫阳这种精兵简政的做法点个大大的赞!因为到政府部门办事儿确实效率太低太耗时间了,但是紫阳这么一来,办个证就几个小时。开店做生意,跑个两三趟就能把证件办完,省时省力,这才是真正的方便群众么!

成立这个政务服务中心的过程中,紫阳县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怎么样解决的呢?

谢成彦: 政务中心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人民群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成立之初也面临着两个难题。第一个面临的难题是部门入住难。一些部门由于对权力的惯性思维,不愿交权,存在着“轻进重不进,明进暗不进”的现象。未解决这一难题,去年年底,紫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挂帅,相关镇部门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每周对部门入驻大厅情况进行检查,按月通报。第二个面临的难题是人员选优配强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严格了人员准入,对部门推荐人员进行岗前严格审查,确保在中心工作人员各项素质过硬,还强化了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

主持人:记者调查中有个细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有电子监察,对于即将超过期限的事项系统会自动进行预警,如果逾期没有办理就会有处罚。这项措施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各部门的行政效率?

刘老师: 电子监察肯定是可以起到提高政务处理效率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将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和行政工作结合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革新措施。各级政府行政审批中广泛运用电子监察的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政务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办事流程、办事效率、收费合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察,以促进政务处理公正透明、优质高效的服务。紫阳县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效率提高和电子监察系统的监督和预警提示作用的相关性,可以从政务办理的电子显示时间体现出来。

主持人:通过报道,我们欣喜地看到紫阳实行种种改革措施初见成果,我们也希望这些好的政策措施能够一直执行下去,接下来,紫阳还会有哪些创新和探索?

谢成彦: 紫阳通过6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积极推行干部包组联户工作机制,建立政务服务中心,都体现了方便群众办事,常态化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同时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还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手机中对包组联户群众分类建群、开发包组联户手机客户端、定期发送手机E信通等方式,努力提升运用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二是拓展服务主体。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健全,健全完善基层自治组织,提升社区专职人员素质,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管理服务能力,解决自治组织行政化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拓展居民群众参与管理、反映诉求的渠道。

主持人:刘老师,您觉得,紫阳的政务实践对于我省其他地区,有哪些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呢?您对紫阳又有哪些好的意见或者建议呢?

刘老师: 我觉得经验有这么三点:第一,科学决策,真正以群众的利益为核心。紫阳县的制度创新是真正建立在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决策,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让群众方便、满意、放心、踏实,这是最根本的决策理念。第二,把制度做实,用足。制度虽然是人为设计的,但是源于生活,不是空中楼阁,紫阳县的包租到户和政务公开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具体详细的时间、日期以及考核、奖惩的措施,不搞模糊政治,避免"假大空",中央现在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紫阳作为基层政府,实践治理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制度现代化。第三,基层政府权力可以实现合理化配置。包租到户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大厅则是一个典型的权力集中的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只要合理化配置权力,基层政府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人情的因素减少了,制度的理念加强了,所谓"小官大贪"的腐败现象也可以得到有效遏制。服务群众,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希望紫阳县通过更多的制度创新释放基层政府蕴藏的潜能,向群众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给我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基层政府带来模式化的示范效应。

干好干坏村民说了算,用谁不用谁民意说了算,有了干部包组联户制和政务服务‘全程代理’等多种制度做保障,紫阳县的政府部门及时转变工作作风,为村民扑下身子、心贴心的服务,不仅拉近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杜绝了吃拿卡要等腐败现象,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真心希望类似的工作能推广到全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