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手机上红包抢得爽 节后红包大战“后遗症”知多少?

02.03.2015  14:54

    2015羊年春节“红包大战”渐渐落幕。抢红包对人们的社交、生活改变意义深远;然而密集“红包雨”过后,红包大战商业模式的“后遗症”也逐渐浮出水面。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抢到红包成“死钱”,有人无奈打算将这些“小钱”用于猴年春节发红包。近日,互联网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也发布《评“红包大战”后遗症及对策建议》报告,提出红包“死钱”、巨额收益归属不明、实名制缺位等“红包大战”的“后遗症”,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死钱” 银行卡绑定

    在英国收了红包成“死钱

    无奈打算猴年春节发

    南京一所高校的70后学者刘女士,2015年1月去英国做访问学者。由于平常忙于科研,对移动支付不太关注,最多也就用微信群聊以及看看朋友圈。羊年春节她看到几个微信聊天群下起“红包雨”,也开心学着收、发红包。节后有100多元的盈余。这些钱怎么处理?国内的小伙伴告诉她,“绑银行卡可提现!”可一方面她不放心;另一方面最快也要下半年回国,提现了也花不出去,还是“死钱”。于是,对这100多元“烫手山芋”她的打算是:“反正钱不多,猴年春节接着发吧。

    在南京工作的夏女士回老家过年时发现老爸也装了微信,她赶快给老爸发了拜年红包。“但老爸平常不用银行卡,不可能为了提现专门开卡;开了他也接受不了手机支付。所以红包又原封不动退给了我。全当赶个热闹、讨口彩了。

    【微点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海利点评称:“红包大战”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红包的使用上,但目前微信的支付场景建设还有软肋。一些用户没绑银行卡,导致抢来的红包成了“死钱”、“睡眠户”。另外,这部分的资金沉淀也不可小觑。相对而言,有淘宝、天猫作为红包使用场景后盾的支付宝相对在红包应用上占优势。

    关键词 沉淀资金 利息

    大家的“小钱”聚拢成“大钱

    巨额沉淀资金收益算谁的?

    南京80后市民徐女士今年春节收到500多元微信红包,发出去400多元,净赚100多元。尽管绑定了银行卡,这部分钱不会成“死钱”,但近期她也没打算挪到银行卡里提现。因为“还有元宵节呀,要是再有红包战,可以接着抢、发!”徐女士表示,自己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慢慢养成,平常微信“零钱”里总要留个100-200元。至于这部分沉淀的钱收益算谁的?她说之前没想过。“都是小钱呀!但真是‘细思极恐’,每个人沉淀百把元,那就不是小数呢!

    扬子晚报记者微调查发现,身边朋友50%以上与徐女士习惯类似,会在微信的“零钱”功能里放三位数左右的资金用于打车、AA聚餐支付。而一位“土豪”私企负责人熊先生春节收到5400多元红包,发出5600多元红包。他平时的习惯是放1000元左右资金在“零钱”以备不时之需。当记者问及他有没有考虑过这部分活钱的收益时?他表示真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