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美德家长”谈“教育经”——以身作则 用实际行动感化孩子

08.09.2015  18:33
给女儿小时候讲过的故事书,虽然书皮破烂不堪,但吕春霞仍然悉心保存着 - 古汉台
来源: i3.tobei.cn

给女儿小时候讲过的故事书,虽然书皮破烂不堪,但吕春霞仍然悉心保存着

大大的眼睛,脆脆的声音,身穿红色小裙子,头戴蝴蝶结发卡,12岁的霍惠芝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机灵、大方。年纪小小的她多次被评为“四好少年”“书香娃娃”,也曾凭借自己的才艺多次站在颁奖的舞台上。这么多光环的背后离不开吕春霞一家独特的教育方式,也正是他们恩爱和谐的家庭氛围培育出这么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儿。

书店旁租房安家 为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吕春霞是米脂县桥河岔乡张家峁村一位普通农民,丈夫霍宝林是米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他们夫妇二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育和感化着女儿。他们的教育方式也成为左邻右舍学习的榜样。

我小的时候爱看书,但那时候条件不好,买不起太多的书。为了弥补我成长中的遗憾,从小我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霍宝林说,2004年初春,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女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特意在新华书店旁租房子安家。与书店为邻,霍惠芝从小就和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虽然搬家了,但每逢放学或者周末,在银州南路的新华书店里,总能看到她小小的身影。霍惠芝成为新华书店的常客。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要从小培养。”吕春霞说,女儿小的时候,不管听不听,她经常拿着书坐在一边讲故事,一遍又一遍。“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外出,看到饭馆门口写着羊肉、牛肉,女儿就把羊、牛、肉读出来了。”意识到女儿会认字了,吕春霞一家别提有多高兴,而这时的霍惠芝才一岁多。上幼儿园时,霍惠芝已经认识大部分汉字,并会简单阅读。

孩子墙壁上到处涂鸦 夫妇俩笑着鼓励

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霍惠芝两岁时,刚穿上的新衣服就被剪了个洞,床单上、墙壁上到处都是她的涂鸦,但吕春霞夫妇俩总是笑着夸奖:“看咱女儿画得多好!”他们从来没有因为女儿的不懂事而责备过她。

要让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霍宝林说,2007年,女儿正上幼儿园。老师在一次示范教学时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听讲,完了给你们吃蛋糕。”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女儿都没有见到蛋糕。放学回家她就问:“爸爸,老师忘记了还是骗我们呢?”霍宝林回答:“可能是老师太忙了,明天就会给你们吃蛋糕的。”第二天,夫妻俩商量了一下,然后到蛋糕店花50多元订了一个大蛋糕悄悄送到女儿班里。放学后女儿高兴地说:“妈妈,今天老师给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吃了一口蛋糕!”看着女儿激动的神情,吕春霞笑着说:“看,老师没有骗你们吧!”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老年人经常看孩子表演 称“唱得跳得都很好

如今12岁的霍惠芝在米脂县就读初中。在吕春霞夫妇的教育影响下,除了看书学习,霍惠芝还擅长唱歌、朗诵、跳舞。五岁时她独自一人站在榆林剧院的舞台上,凭借一首《我是山里小歌手》获得 陕西 省少儿艺术表演二等奖;八岁时获得榆林市故事大王赛二等奖;九岁时获得陕西省第十一届“春芽杯”朗诵一等奖。此外,她还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红花少年、学习模范。2014年被评为榆林好人“美德少年”;2015年获得陕西省家风家教故事演讲二等奖。霍宝林在2013年获得首届榆林好人“美德家长”奖。

民族舞一共12级,如今霍惠芝已经考到9级。从小在姥爷家长大的霍惠芝现在一有时间也会回到村里,给老人们表演舞蹈,讲《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等。71岁的郑守生老人经常看霍惠芝的表演,他说:“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平时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文艺表演只在电视上看过,娃娃(霍惠芝)能在跟前表演很开心,她唱得跳得都很好。

用吕春霞夫妇的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霍宝林时时处处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从不抽烟,不酗酒,更不赌博。“幼儿时期多观察,小学注重培养,中学多引导,大学时当后盾,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解决,孩子能做了的事我们从不代替。”不同的成长阶段,霍宝林称教育孩子的侧重点不一样。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们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作为的人。(实习生 高亚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