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经济在困境中“求生”--记者陕西榆林回乡见闻

27.02.2015  12:28

    新华网西安2月26日电(记者 丁静)2014年,煤炭价格“跳水”给依赖能源发展的陕西省榆林市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冲击。记者春节从北京返乡,发现家乡经济在困境中“求生”,市长带队“搞推销”,各级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努力共渡难关,适应“高利润”向“常态利润”的转型。

    农历马年腊月二十八,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古城农贸综合大市场内,菜贩高润斌正将4.5元/斤进来的尖椒,以2.5元的价格“甩卖”。肉贩郑和平也发现,春节前后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

    古城农贸综合大市场总经理叶鹏认为,菜肉销售不景气,一方面是受到经济影响,另一方面却在经历“高利润”向“常态利润”的转型。

    “市场三分之二的商户已经与我们续签了租约,说明商户还是可以维持运转的。”叶鹏说,大家觉得委屈,是因为前两年消费市场较好,利润高,突然降下来“不适应”。

    陕西省榆林市是一个人口360万的地级市,依赖煤炭、石油等发展能源经济,经济总量连续八年居陕西省第二。但是2014年,煤炭价格、石油价格连续下跌,榆林市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在榆林市市长陆治原看来,这就是榆林面临的“新常态”:“从长远来看,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定位没有改变,再发展需要我们出实招、办实事。

    煤炭卖不掉,企业就没钱,百姓也将失去工作岗位……为了缓解转型“阵痛”,榆林市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赴河北、山东、上海、湖南等11个省市的17个重点煤炭消费城市“搞推销”。

    “榆林历史上没有政府花钱给老板卖煤的事情,去年市里却安排专项煤炭宣传经费500万元。我们打开了一些市场,湖南地区2013年全年销售没突破50万吨,2014年我们通过推销销售320万吨煤炭。”榆林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一个细节没搞好、一颗钉子没钉好,都会影响榆林经济全局。”陆治原说,这就需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人人有“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钉子虽小,作用却大,少一颗也不行。

    “春节前后,各单位人人在岗。干部作风大转变,办事效率也提高了。”一位民营企业家说。

    2014年,榆林中心城区学校学位数量、医院新增床位大幅度提升,通过打通断头路改变了交通拥堵状况,还修建漂亮的河滨公园等,百姓看到生活实实在在的变化,更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

    危机的环境倒逼了榆林人的团结与奋进。古城农贸综合大市场是榆林市榆阳区榆阳西村的村办企业,年底叶鹏给社员们发了2014年的“分红”——每人4000元。“虽然今年分的比去年少,但社员们谁也没有闹。大家都明白,虽然今年经济不景气,但市场未来的发展还是光明的。”叶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