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增长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统一
当前,经济疲弱和气候变化正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繁荣,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很多人担心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对解决气候问题心存疑虑。9月18日在北京发布的《新气候经济报告》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正确的投资决策来实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气候变化风险。
据初步测算,未来15年,全球在能源、土地治理和城市建设这三个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90万亿美元。如此规模巨大的投资,不仅将决定全球经济未来50年的发展状况,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气候和环境。这背后,有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也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绝佳机会,关键看我们如何进行投资。
不同的选择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可喜的是,全球经济及气候委员会的研究表明,中国对这三个领域的投资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能源领域方面,中国正在引导投资建设低碳排放、有益国民健康的能源系统。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逐年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加快利用清洁能源。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使用量将与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大致相当。与此同时,对低碳能源的投资将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在土地治理方面,中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有效改造,使贫瘠退化的土壤恢复了生产能力。这一案例对世界其他国家很有借鉴意义。研究表明,恢复全球12%的贫瘠退化土地的生产能力,可以给农户带来每年4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并为4亿人口提供充足的食品。土壤恢复利用也将极大降低我们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城市建设方面,到203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提出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正是体现了兼顾经济增长与气候环境改善的发展理念。城市建设的优劣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美国每年由于城市面积过度扩展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美元。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全球750个最大城市改造成为土地利用充分、交通运转高效的紧密联通型城市,就可以提升这些城市的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损害程度,使其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居住地。这将至少减少1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全球碳排放量最低的100多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也相当于全美国2.5亿辆汽车的总排放量。
基于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成功案例,《新气候经济报告》提出了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和降低气候变化风险的10项行动计划。报告强调,各个国家、城市和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应把握好三个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即基础设施投资、资源使用效率、创新,这三者的协同曾推动了历史上的经济变革。今天,应对气候变化应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的议题。报告提出的行动计划已经得到各国政府、城市、企业以及众多一流经济学家的大力支持,而计划的落实则需要我们放眼未来,立足当下。
中国在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已经体现出卓越的领导力。随着相关政策的广泛推行,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生活在繁荣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中国人享受现代教育、绿色工作和清新空气,中国梦将成为现实。
(作者: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