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全面提升汉中开放开发水平
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建军
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汉中这一内陆欠发达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我认为汉中要以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为工作定位和抓手,奋力打造“东西南北”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站位全局,汉中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市具有独特优势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丰厚,产业基础较好,具备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源点城市的天然渊源、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
从历史看,汉中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源点。汉中自古被誉为“秦之咽喉”、“蜀之门户”,是连通关中与西南的蜀道中枢地带,古人称汉中“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汉中是古丝路的重要源点,理由有三。其一,开启丝路的汉王朝从汉中发源,汉高祖刘邦在这里称王拜将,随之平定三秦、成就汉室基业,以此为发端,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一脉相承。其二,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从汉中走出去,到达国都长安,奉命两次出使西域,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张骞墓也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三,丝路贸易的主要商品丝绸、茶叶等出产在汉水流域或在这里集散,丝茶贸易从这里开启,唐宋时期汉中是茶马贸易的中心。
从区位看,汉中是中国版图的重心源点。汉中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重心,北依新欧亚大陆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南接成渝经济圈,东连江汉经济圈,紧靠长江经济带,也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的独特地位,汉中与京津冀地区联系紧密。特别是汉中作为国家173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已形成三条高速公路合围、三条铁路交汇、一个机场直达京、沪、深三大经济区的立体交通网络,使汉中更加凸显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作用。汉中褒河物流园区被列入陕西省重点建设的五大物流园区之一,未来将成为西部地区绿色物流创新示范基地和江汉、成渝、关中——天水三大经济区物流协作体系的中心集散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完善的现代快捷交通体系,为汉中建设向西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向北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的源点城市,从而构建“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产业看,汉中是优质产品的供应源点。站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审视汉中全方位开放大格局,我市的三次产业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潜能。一是农产品、中药材品质优良。由于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洁净,汉中水稻、油菜、茶叶、柑橘、魔芋、
食用菌、大鲵等农业产品和西洋参、杜仲、元胡、天麻、山茱萸等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名贵中药材品质高端,生产“朱鹮”牌有机、绿色产品蕴藏着巨大商机。二是旅游产品独树一帜。汉中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气候温和湿润,森林植被丰茂,有着众多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景观,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四大珍稀动物集聚一地;文化积淀深厚,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褒斜栈道及摩崖石刻堪称国之瑰宝,这些对于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三是装备制造有比较优势。上世纪“三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之近年来全市上下加大创新投入、技术改造力度,以飞机制造、精密机床、仪表液压等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四是矿产开发潜力巨大。汉中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92种,铁、锰等18种矿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勉宁略三角地区被李四光称为中国的“乌拉尔”;以钢铁及有色冶金为龙头的矿业经济是市域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产品和产业方面的特色,尤其是集聚的强大产能,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对外开放中,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使汉中具备优质产品供应源点的条件。
二、研判形势,汉中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市时至势成
近年来,我市突出招大引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市经济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分析汉中开放开发现状,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一)开放开发成果催人奋进,需要乘势而上。引进资金方面,“十二五”前四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497万美元,年均增长21.5%;引进国内资金 1339.52亿元、年均增长28.3%,其中2014年达到417亿元、增长19%。据估算,近几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为投资拉动注入了强大活力。项目落地方面,中交、恒大、唐山宝业、天津宝迪等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汉中,汉中茶城、天然谷植物提取、陕飞扩能改造、高频焊管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兴元文化旅游新区、金汉汽车制造总装生产线、亿丰国际商贸城、普汇中金物流港、汉龙客车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招商项目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对全市新增财税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外贸发展方面,“十二五”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2.8%,累计培育外贸企业152户。开放型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在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中进一步打造开放开发新高地,为赶超发展提供更加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开放开发水平依然不高,瓶颈亟需突破。一是经济外向度偏低。2014年,我市进出口总值仅占全省的0.37%,直接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0.96%,近半数县引进外资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外贸依存度只有0.64%,远远低于全省9.5%的水平。二是招商引资质量不高。2014年,全市招商引资省级项目到位资金344亿元,总量偏小。引进项目中,固定资产投资率高、财税贡献率高、就业安置率高的重大项目不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类项目较少。三是开放开发载体薄弱。行业带动型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城市化水平不高,汉中经济开发区、各个产业园区的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仓储、运输、金融等商务服务水平不高,扩大开放承载能力有限。四是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我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中、省关于汉中功能区定位的刚性约束更趋严格,土地、环境、资金等经济发展的要素制约更为凸显,间接提高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门槛。这些难题,亟待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效破解。
(三)开放开发机遇千载难逢,必须奋发有为。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大格局为汉中开放开发打开了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这一经略周边、联通世界的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宽广的战略平台,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补充。汉中具备同时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源点城市的优势条件,必将会实现由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由对外开放的边缘城市迈向前沿城市的华丽转身。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汉中开放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对汉中发展提供了机遇;汉中作为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来自国家层面的各种支持,为加快开放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汉中南依长江经济带,与华中、西南地区联系紧密,汉巴渝快速铁路已被列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经济带的加速腾飞将为我市融入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三是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加快实施为汉中开放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省政府与中航集团联手打造汉中航空智慧新城,金汉汽车制造总装生产线加快建设,镇巴区块油气资源下钻勘探,桑溪工业园的全面建设,将在汉中带动形成前景广阔的新的产业集群,为扩大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蓄积新的潜力。四是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优化为汉中开放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随着西成客专、宝汉高速、十天高速的全线贯通,阳安铁路扩能改造、汉巴渝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汉中立体交通网络将持续优化,这为汉中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的加速释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提供了有利机遇。
三、放眼未来,汉中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必须统筹谋划
“十三五”期间,我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仍是追赶超越、转型升级、潜能释放、民生普惠,最主要的任务是全面够格实现小康、建设“三市”(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富裕城市)。围绕这一阶段战略目标,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市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为契机,着力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完善适应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全力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扩大开放新局面,为实现“三市”目标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具体工作中应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大力实施“135”战略,即构建“一个战略格局”,实施“三个战略工程”,推进“五个战略重点”。
——“一个战略格局”:立足于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强化增长动力、促进转型升级、促进改革深化,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格局。在开放目标上,把对外开放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组成,全面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对外竞争力显著增强、新的增长极不断涌现;在开放领域上,不仅持之以恒推进“五大产业”等经济范畴的开放,而且要加强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环保、人才等领域的合作互动,着力提升全社会的开放度;在开放效应上,不仅要通过扩大开放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经济外向度,促进产业升级、提质增效,而且要大力促进全社会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努力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三个战略工程”:一是“‘四向’融入工程”,即依托交通便捷优势,坚持向西开辟中亚地区的开放新区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巩固“长三角”、“珠三角”招商传统地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南深化与成渝、江汉经济圈经贸往来交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向北拓展京津冀地区合作互动平台、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环境保护、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口岸通关等方面加强对接,促进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发展。二是“外贸突破工程”,即依托日益完善的北上、南下、西进、东去交通走廊,瞄准出海口建好对外贸易通道,促进优势产品出口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翻一番;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8%;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实现突破发展。力争全市经济外向度跻身全省前5名;到2025年,全市经济外向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招大引强工程”,即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打响“中国汉中·张骞文化经贸使团”品牌,在招大引强、转型升级上实现质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期末突破830亿大关,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前10强等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
——“五个战略重点”:一是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依托我市优美生态和秀丽风光这个最大比较优势,从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的开放视野谋划和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加快建设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和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休闲疗养基地,把汉中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区域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上述国家和区域培育为来汉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使旅游业成为我市贯彻“东西南北”开放战略的桥梁纽带和优势产业。二是打响绿色食药品牌。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优质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使汉中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区域知名的有机食品、绿色医药供应基地和国内一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加大农业领域对外开放力度,着力引进著名龙头企业入驻汉中,以先进理念、关键技术、驰名品牌改造提升我市有机农业和医药产业。支持农产品经销企业加大营销力度,力争更多的汉米、汉油、汉果、汉茶等优质农产品和绿色药品进京、入欧、越海,并逐步建立常年供销机制。三是提升装备制造实力。确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开拓市场的重中之重,精心研究市场需求,及时开发对路产品。以陕飞集团、汉川机床、金汉汽车、中航电测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自主创新,提升工艺水平,促进重大装备产品升级换代,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运输机、支线客机、大型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精密工具、仪表、输变电设备及节能产品,使汉中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重要的航空产业和大型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出口基地,成为中国西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四是做靓“两汉三国”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交流媒介和经贸平台作用,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和区域做足“张骞故里”文章,打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品牌,将汉中建设成为中国汉文化传播示范基地。加快龙岗遗址文化生态园、两汉三国文化园区、羌族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影视传媒、印刷出版、演艺娱乐、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信息等深度融合。组建汉中文化传媒集团公司,吸引国内大型文化企业在汉中投资发展,培育形成文化“巨头”,在挖掘、传承、彰显特色文化上实现新的突破,持续做大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汉中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五是推进矿产开发升级。放眼“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大市场,推动矿业开发向精细化、专业化、终端化迈进。积极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高水平开发矿产资源,引导和支持矿产骨干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尽快培植一批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矿业经济“航空母舰”。大力支持矿产开发、现代材料、建筑建材等强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中亚、东南亚市场,为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市提供有力承载。(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