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畸形” 陕北三产缘何“难产”

14.11.2014  13:05

    进入新世纪后,陕北经济板块在能源化工产业的推动下快速崛起。然而,经济发展的“陕北速度”背后,是令人堪忧的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失衡成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尽管努力改变“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状况的声音近年来频频出现在陕北两市的大会小会上,但畸形的经济结构至今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那么,陕北三产滞后的症结究竟在哪儿?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榆林市榆横工业园区三产服务区一角

    延安民营企业打造的歌舞剧

    陕北有句俗语:“偏大的,向小的;苦命的,二女子”,意思是一个家庭如果有三个女儿,父母就会偏爱大女儿,向着小女儿,结果老二只能吃苦受气。而在陕北经济的大“家庭”里,却截然相反:二产这个“老二”饱受宠爱,长得高大壮实,固定资产投资绝大多数投到她身上;“老大”和“老三”却忍饥受寒,十分瘦弱,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份额很少。特别是“老三”三产,作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在陕北却总是“难产”。

    陕北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只取决于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长短,更取决于三次产业这“三姐妹”能否健康成长、协调前行。于是,无论一煤独大的榆林,还是一油独大的延安,都在对症下药,着力破解三产滞后这道难题。

     三产滞后,经济结构“畸形

    10月底,当榆林市两个文艺团体精心编排的优秀剧目《大漠红柳》和《陕北歌谣》在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上成功演出后,却为在哪儿向榆林父老汇报演出犯了愁,因为偌大的榆林城,至今连个正规的演出场所也没有建起来,最后不得不放在一所中学的剧场里汇报演出。

    无独有偶,榆林市数字图书馆馆长贺建民这几天也在为维持数字图书馆正常运转而发愁。作为一个有文化情结的民营企业家,他在投资数百万建起数字图书馆后却面临不断“烧钱”的生存困境,有时真想一关了之,但又觉得,在连一个市级实体图书馆都没有的榆林,总不能把这个数字图书馆也关门吧?

    榆林如此,延安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文化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陕北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年榆林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67亿元;延安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77亿元,占GDP比重都仅为1%左右,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除了文化产业,陕北两市的旅游业也走得寸步维艰。陕北不只有黄土黄河,也有长城大漠;不只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也有众多的革命遗址,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都得天独厚,但旅游业发展现状却与此远远不相适应。延安的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提升,增长较快,2013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84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1.9亿元人民币。而在榆林,2013年接待游客14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两个数字都只有延安市的一半。

    流通是现代服务业的灵魂。按说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里都能唱着民歌《赶牲灵》驮运货物的陕北人,在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空中航线纵横交错的“铁公鸡(机)”时代,更能唱响物流交响曲,然而,陕北的物流业却早已滞后,好多规划中的物流中心都还在“纸上谈兵”。统计数字表明,交通运输业在三产中的占比,榆林和延安均不到毗邻陕北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一半。

    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产业,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加起来,在统计学上有十几个大类。虽然种类多,但陕北几乎没有一种能够叫得响,没有哪一项特色产业能够作为陕北第三产业的代表,这就导致陕北的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很低。2013年,榆林市第三产业增加值721.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3%;延安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6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8%。2014年上半年,陕北三次产业结构为2.02:71.77:26.2,虽然一产和三产比重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但依然很低。

    不仅如此,陕北三产的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明显滞后。陕北的服务业还是以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公共服务性支出为主,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科研开发、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所占比重都非常小。代表三产最新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陕北三产水平的提升。

    此外,陕北三产缺乏龙头企业。比起能源化工产业中动辄投资成百上千亿的大企业来说,陕北的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竞争力弱、行业内部集聚度低,缺乏大企业和大集团的带动。如同一个羊群没有领头羊,缺乏龙头企业的陕北服务业,竞争力自然很弱。

    “煤炭、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三产不能发展壮大,陕北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面对这种现状,陕北的一位政府官员说。

     多种原因,导致三产“难产

    陕北三产究竟为何如此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资源挤出效应所致。“既然挖煤来钱快,我为什么要把钱投在那些利润薄、回收周期长的服务业上呢?”资本的逐利性质,使得前些年陕北的民间资金像这位煤老板所说的一样,绝大部分投在周期短、回报高的资源采掘业上,而外边引进的项目也大多为能源化工产业,这就使得陕北三产的投入总是不足。2013年,榆林市第三产业投资额为523.74亿元,占总投资的28.7%,远低于全国的55.5%、全省的59.1%;延安市第三产业投资额为468.01亿元,虽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但在总投资中的占比也远低于全国、全省。资本投入少且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陕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因为陕北城市化水平不高。2013年,榆林、延安两市的城市化水平虽然都超过50%,但总体指数排名分列全省六七位,位于全省中下游,与毗邻的鄂尔多斯市相差近20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导致消费乏力,使得无法靠投资推动的陕北三产,也难以靠消费来拉动。

    除了上述两个客观原因,还存在很多主观因素。

    在政府层面上,由于多年来全国普遍存在的唯GDP论的政绩导向,在少数干部心目中,工业项目看得见、见效快,因此,提起经济发展,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工业项目,而对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则无思路、没兴趣,导致支持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足,已出台的优惠政策也落实不到位。延安市发改委农财商贸科科长白岗说:“三产滞后主要还是观念问题,认为服务业不直接生产东西,不会迅速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服务业种类庞杂,政府抓服务业似乎也没有抓手,搞不清该先抓什么、怎么抓。

    在企业层面上,经营者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市场意识不强,目光盯着的是市长而不是市场,只会依赖政府,不会在市场挣钱,最终制约了三产的发展。这说到底就是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安塞县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冬梅说:“一开始我到中小企业局觉得无事可做,但现在忙得很。因为中小企业大多从事服务业,管理水平不行,我们就经常带这些老板出去,办培训班,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

    在大众层面上,由于陕北这块土地上多民族融合形成的独特文化基因,使得陕北人豪放有余而精细不足,服务意识差,从事第三产业大多存在性格上的缺陷。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先看榆林一家饭馆里顾客与服务员的对话——顾客:你们这里有啥菜?服务员:你不认得字?顾客:你怎么这个态度?服务员:你吃饭还是吃态度?顾客:不吃了。服务员:不吃拉倒,我们又没请你!再看延安——有一次,西安一个旅行团的团员在车上对延安的导游提了点意见,导游当即拉下了脸,不干了,让司机停车。

    正是由于这诸多原因,严重制约了陕北三产的整体发展。

     机遇来临,“老三”有望长大

    当前,陕北经济虽然还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危中有机,特别是对于服务业来说,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一方面,煤炭、石油价格的下跌使得采掘业的资金吸附力大大降低,二产的投资明显放缓。这也意味着,在对三次产业的投资中,“老三”再不会受到“老二”的过分排挤,三产的投资有望大幅度增长。

    另一方面,近几年,唯GDP论的政绩观已经让位于对发展质量的考量,国家陆续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不断深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要求政府不再包办公共服务,而是向社会力量购买。陕西省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下功夫、出实招”,全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较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

    机遇面前,延安、榆林两市的党委、政府都积极行动,将做大做强服务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已收到初步成效。

    延安市委认真实施“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多次对延安旅游做出批示。2013年,延安市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和五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游客满意度排名第38位,比上年提高18个位次。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榆林市委做出“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这一市情判断,市委书记胡志强亲自命题,要求每位常委就如何梳理落后表现、探究形成原因以及拿出破解的对策和举措撰写一篇文章。他在带头撰写的文章中提出,要稳步提升服务业比重,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在《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年)》中,记者看到,榆林将建成陕甘宁蒙晋区域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区域商贸中心、区域生活服务中心,打造区域性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会展中心,建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特色文化大市。

    与此同时,注册资金10亿元的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注册资本14亿元的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先后成立。这两个公司成立以来,正依托陕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大项目带动、大资源整合、大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陕北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这一系列的利好因素,将有力地推动陕北服务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